发布时间:2019-04-23 12:47 原文链接: 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概要

1、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进一步认识伴性遗传的特点。
  2、记录杂交结果,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果蝇的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性是XX,为同配性别;雄性是XY,为异配性别。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类遗传也叫X—连锁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当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F1代中的果蝇均为红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3∶1,但在雌果蝇中全为红眼,在雄果蝇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当反交时,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

交配方式如下所示,其中设A为正交,则B是A的反交

A:  红眼雌[♀]×白眼雄[♂]       B:  白眼雌[♀]×红眼雄[♂]

P:       XX×XwY                P:       XwXw×XY              

↓                                ↓

F1:      XXw×XY                F1:      XXw×XwY

    ↓                                ↓

F2:   XX XXw  XY  XwY         F2:   XXw  XwXw  XY  XwY

表型:♀[ ] ♀[ ] ♂[ ] ♂[w]    表型:  ♀[ ] ♀[w] ♂[ ] ♂[w] 

注意: 1、常染色体性状遗传的正、反交所得子代♀、♂性状相同,而伴性遗传则不同。 2、在进行伴性遗传实验时,也有例外个体产生,这是由于两条X不分离造成的(B杂交组合),F1中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性白眼,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约几千个体中有一个。不分离现象如下图所示:

主要试剂

乙醚、果蝇培养基等。

主要设备

大试管、麻醉瓶、瓷板、毛笔等。

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
  野生型(红眼):X X ,X Y
  突变型(白眼):XwXw,XwY  

实验步骤

1、收集处女蝇:由于雌蝇生殖器官中有贮精囊,一次交配可保留大量精子,供多次排卵受精用,因此做杂交实验前必须收集未交配过的处女蝇。由于孵化出的幼蝇在12小时内(更可靠是8小时)不交尾,因此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把♀、♂蝇分开培养,所得的♀蝇即为处女蝇。
2、准备好培养基,按正、反交组合,把已麻醉的红眼♀、白眼♂和红眼♂、白眼♀分别放入不同试管内进行杂交,每管3—5对。贴上标签,注明杂交组合、杂交日期、操作者姓名。
3、6—7天后,见到有F1幼虫出现,即除去亲本果蝇(一定要除干净!)。
4、再过3—4天,观察F1成蝇的性状(正、反交有什么不同?眼色与性别的关系如何?)。
5、将所出现的F1代♀、♂果蝇麻醉后,挑3—5对换入新的培养基继续饲养(此处无需处女蝇)。两组合后代不能混合,应分别培养。
6、6—7天后又需除干净F1代亲本果蝇。
7、再过3—4天,F2代成蝇出现,麻醉后倒出观察眼色和性别,进行统计。
8、每隔1—2天统计一次,累积6—7天数据,填入下列表中:  

  F1

类型

 

观察日期

正交

红眼♀×白眼♂

反交

白眼♀×红眼♂

红眼♀

红眼♂

红眼♀

白眼♂





















合  计





比  例





 

  F2代类型

观察

日期

正交组合F2

反交组合F2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合 计









比 例











 χ2测定: χ2 =∑(观察值 – 理论值)2 / 理论值    根据χ2测定,查χ2表,n=4-1=3,P0.05=7.815;n=2-1,  P0.05=3.841。若所得的χ2﹤P0.05,可以认为观察值是符合假设的。具体对这个实验来说,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该是符合伴性遗传的假设,也就是说眼色的这对性状是由位于性染色体X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若所得的χ2﹥P0.05  ,则说明所得到的结果不符合伴性遗传的结果。


相关文章

果蝇免疫系统产生抗菌肽来防御食物和环境中常见细菌

以前的理论认为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一类天然抗生素---在杀死一系列细菌方面具有普遍作用。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考察......

生物学和进化史揭开新篇章

自从20多年前科学家首次读取果蝇的遗传密码草图以来,基因组学领域开始在理解生物学基本问题方面取得重大飞跃。现在,来自50家机构的150多名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特刊上发表了11篇不同的论文,带......

生物物理所揭示果蝇感知重金属离子的“超级”能力

人类活动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引发生态与健康危机。20世纪30年代以来,屡次爆发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对人类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挑战。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

胶质细胞调控神经轴突再生机制研究有了新成果

2023年4月6日23点,DevelopmentalCell期刊在线发表题为《胶质细胞传递和腺苷信号通路促进神经损伤再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李......

臭氧污染降解果蝇信息素可能影响其性别认知

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会破坏果蝇在空气中传播的信息素,干扰它们吸引伴侣或认知异性果蝇的能力。这些发现凸显了人类活动对昆虫种群的又一可能威胁。相关研究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许多......

科学家揭示果蝇通过控制视网膜肌肉增强复眼视觉

自然界中,大多数昆虫都有复眼,由不定数量的晶状体组成,附着在外骨骼上。一种自然假说是,这些物种都必须借助于移动它们头部或身体来主动改变视觉位置进行观察不同的场景。然而,经典的解剖学显示,果蝇每个复眼下......

迄今最大果蝇全脑连接体图谱公布

科技日报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绘制出了果蝇幼虫大脑内3013个神经元和544000个突触的完整图谱,是迄今最大的全脑连接体,为描述小鼠和人类等更复杂动......

揭示果蝇行为免疫防御真菌感染的互作机制

11月23日,Current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成树研究组完成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果蝇通过一个化学感知蛋白识别昆虫病原真菌孢子表面蛋白而触发行为免疫,诱导清除......

质膜鞘磷脂的功能性区域有利于昼夜节律调节和延长寿命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税光厚研究组利用果蝇为模型,通过遗传筛选、脂质/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系统研究,探究并证实了果蝇神经胶质细胞中鞘磷脂含量在调节果蝇生物节律和寿命中的作用,研究成果近日在......

问天未来开展哪些实验?线虫、果蝇等将入住

中新网海南文昌7月24日电(马帅莎)7月24日,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问天”已奔“天宫”,未来将开展哪些实验?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问天实验舱部署的生命生态实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