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22 10:48 原文链接: 梦想需要加速器

  两天前,谢家麟院士告别了一生钟爱的粒子加速器和物理科学世界。但对他来说,科学探索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他在粒子加速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也将和“谢家麟星”一样永久闪耀。

  4年前的2月,在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这位国际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学家当着众人的面评价自己“很一般,很平常,不聪明”。在谈到什么是科研工作时,他说,“就是解决困难。路都摆在那了,你顺着走,还叫什么科研工作?科研的根本精神就是创新,就是没有路可走,自己想出条路来走。”科学大家的这番话,凝结了他一辈子在科学探索之路上的心得和体会。

  就像音乐家使用音符组成美妙的音乐,诗人凭借字句的安排咏出千古绝唱,高能物理和加速器研究者,是利用电磁场和粒子运动的规律,向人类探索物质本源的终极梦想不断迈进。谢家麟先生领导设计和制造的粒子加速器,就像一枚枚科学探针,探究着微观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同时也驱动着他向自己的科学与人生梦想加速前进。

  对创新的执着是谢家麟先生科学生涯的“加速器”。抗战期间他和妻子登报旅行结婚,行李中还带着半箱临行时跑到城里中药铺买来的滑石,希望有机会能继续研究无线电。在蜜月中,他居然还找到一个铁匠铺继续烧炼。对此情景,喜欢作诗的他曾赋诗以证:“一心烧炼人笑痴,满箱密件是顽石。春风蜜月谁为伍,火炭风箱度乱时。”

  “对生我育我的祖国做出些贡献”,是驱动谢家麟院士毕生抱负的另外一台“加速器”。

  新中国成立初期,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医用加速器之时,在做他国永久居民和限期离境之间,他毫不迟疑地做出抉择。上世纪80年代,为了追赶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几十年的差距,他大胆超前、小心验证,带领队伍成功建造“两弹一星”之后最重大的科学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尽管时代在变,科研条件越来越好,但选择什么样的舞台,心怀何等的抱负,依然对科学家的成就和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加速”效应。

  谢家麟先生为人恬淡冲融、乐观豁达,但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无论是科学大师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如果能为梦想找到一台“加速器”,那么这样的人生旅程,将不会有终点。

相关文章

微型粒子加速器小如芯片

一种微米大小的装置,通过在一块晶体板上发射电子束就可以产生非常强烈的光。这种装置可用于制造微型X光机和粒子加速器。与目前的粒子加速器相比,这种小如芯片的装置的制造过程更短、更便宜、更紧凑。相关研究成果......

微型粒子加速器小如芯片

             可以捕获和引导光的材料——光子晶体。图片来源......

高能粒子能轰掉肿瘤深处“堡垒”

官网近日宣布,该机构科学家正努力将其研究应用于突破癌症治疗的局限,他们正在利用巨型粒子加速器对付致命的肿瘤,有望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而且,他们也在不断努力,促使粒子加速器变得更紧凑,......

原子能楼保护:事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最大公约数

近日,离熙熙攘攘的中关村闹市区不远,有一处僻静的草坪,在这里悄然出现了一座约高7米、长8米、宽3米且加装了玻璃幕墙保护的历史仪器设备展示台。光洁透亮的玻璃幕墙内,摆放着控制台、电动机、储压罐、转换器等......

“谢家麟奖”首次在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上颁发

5月12日,正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IPAC’16)首次颁发了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院士谢家麟命名的“谢家麟奖”(XieJialinAward)。这是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

“白手起家”的科学大师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谢家麟把仅剩的一点点精力都留给了“粒子加速器”。他坚持看英文专著和学术论文,85岁时还向学生推荐《自然》杂志上最新的文章;迈过90岁的门槛,他每周一仍拄着拐杖,去中科院高能所“问问......

“白手起家”的科学大师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谢家麟把仅剩的一点点精力都留给了“粒子加速器”。他坚持看英文专著和学术论文,85岁时还向学生推荐《自然》杂志上最新的文章;迈过90岁的门槛,他每周一仍拄着拐杖,去中科院高能所“问问......

梦想需要加速器

两天前,谢家麟院士告别了一生钟爱的粒子加速器和物理科学世界。但对他来说,科学探索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他在粒子加速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也将和“谢家麟星”一样永久闪耀。4年前的2月,在获得201......

梦想需要加速器

两天前,谢家麟院士告别了一生钟爱的粒子加速器和物理科学世界。但对他来说,科学探索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他在粒子加速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也将和“谢家麟星”一样永久闪耀。4年前的2月,在获得201......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1920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他回到祖国,曾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