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20 16:49 原文链接: 植物叶片中发现天然化合物有抗衰老功效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9日发表的一篇医学论文,欧洲科学家团队报告称,一种天然化合物经鉴定对酵母、蠕虫和人类培养细胞等具有保护作用,有助延缓其衰老。这是人类在抗衰老药物疗法开发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衰老会让细胞产生特定变化,大部分已知能延长寿命的方法都会激活细胞自噬。细胞自噬是一种循环利用机制,可以清除和降解细胞中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等成分,生成原料合成新分子。自噬功能障碍会让毒性分子或受损分子在细胞中积聚,从而导致年龄相关性病变,如神经退行性疾病。

  此次,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科学家弗兰克·梅朵及其同事对酵母细胞中具有抗衰老功效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筛选,而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已知能促进细胞健康的植物源性分子。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明日叶”的植物叶片中天然存在的4,4'-二甲氧基查耳酮(DMC),不仅能延长酵母、蠕虫和果蝇的寿命,还能减少人类培养细胞的年龄相关性细胞衰退。DMC能在长期心肌缺血(心脏血流减少)的情况下保护小鼠心脏细胞,减少组织死亡面积。

  研究人员还发现,DMC发挥保护功效需要激活自噬反应,引发代谢的系统性改变——这些代谢过程在所有物种中都是保守性的。

  这一观察结果也证实了自噬对于细胞保护和寿命延长具有保守作用,这是抗衰老药物疗法开发的一次进步。不过,该疗法是否能在人体内预防年龄相关性的衰退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发现特有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生物学期刊《生态与进化》上刊发论文,发表了一个目前已知为我国横断山区所特有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为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又添加了新成员......

研究揭开导致植物种间竞争的神秘面纱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根系分泌多种化合物,从而影响邻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被称为植物化感作用。早在2300多年前植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之初,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植物学之父”提奥弗拉斯特就观察到化......

菊科植物为何是进化最为成功的植物?

菊科植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常被视为在进化上最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明确。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杨效曾团队和北京大学李磊团队在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Co......

喀斯特坡面关键带植物水分利用及适应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喀斯特碳酸盐岩在垂直方向上经过强烈的溶蚀作用,使得降水通过岩石的裂隙分散入渗,形成以峰丛为主的岩溶地貌。岩溶作用使得喀斯特坡面土层浅薄,持水能力较差,加之沿坡发生土壤侵蚀,导致自下而上的岩土结构、水分......

《嘿,你的生活被这些植物改变了》出版

一花一叶,一草一木,自然奥妙,点滴现于平实生活。近日,由王瑛、谭如冰、王晨绯主编的《嘿,你的生活被这些植物改变了》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引人入胜的科普写作模式引导读者进行探索和体验,建立......

植物所揭示新的植物生物钟周期精细调控因子

生物钟作为植物细胞内在计时机制,通过协调基因表达的节律性和代谢稳态等,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性和季节性环境变化。当植物内源生物钟系统和外界光-暗周期相一致时,植物会获得最佳生长,因此......

生物物理所等发现病原微生物干扰植物免疫新机制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研究团队与英国塞恩斯伯里实验室马文勃研究团队,在《细胞》(Cell)上,发表了题为Pathogenproteinmodularityenableselabor......

珍稀丹霞梧桐首次实现整群异地迁种落户华南国家植物园

迁地种植现场丹霞山管委会供图中新网韶关6月24日电(王坚王子杰)记者24日从韶关市丹霞山管委会获悉,被紧急运送至华南国家植物园(下称“华南植物园”)的7株韶关丹霞梧桐近日已萌发新芽新叶,标志着丹霞梧桐......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设立自然抗衰专委会

6月11日,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自然抗衰专业委员会授牌仪式暨国际抗衰新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抗衰促进会理事长刘仁富围绕自然抗衰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及专委会的职能和作用进行介绍。中国......

广东河源发现植物新物种

从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悉,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一堇菜科植物新物种,命名为河源堇菜。该学术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北欧植物学杂志》发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叶钦良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