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3 19:15 原文链接: 植物氮素来源全攻略

  众所周知,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其中养料又包括种类众多的营养元素。氮素(N)作为植物营养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份,也是叶绿素的组成成份,因此氮的多寡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果缺乏氮素,绝大多数植物会表现出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最终导致其不能正常生长。

由此看来,氮素对植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自然界中,植物所需的氮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的呢?有的朋友会想到,空气中氮气(N2)的含量高达78%,植物是否可以直接吸收氮气并加以利用呢?的确,空气中氮元素含量十分丰富,但由于氮气分子的性质十分稳定,因此很难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这就类似于在海上航行的人,即使面对着汪洋大海,却不能喝海水止渴。不过,大气中丰富的氮元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形态: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蕴含巨大能量的闪电,把大气中的氮解离并重新与氧结合生成氮的氧化物(如NO、NO2),之后这些氧化物溶于雨水并渗入土壤,最终成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形态,如亚硝酸根(NO2-)及硝酸根(NO3-)。

第二种方式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空气中的氮元素进行还原,生成植物可利用的氮肥。例如有一种名为根瘤菌的微生物,它的绝活儿就是通过细胞内的一种酶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还原成NH4+态氮肥供植物利用。这种根瘤菌最早是在豆科植物中发现的,它首先侵入到豆科植物根部,再刺激植物在根部形成一个个根瘤,根瘤菌则被包裹在其中。豆科植物向根瘤供给水分、营养物质、矿物质元素等保证根瘤菌的生存,根瘤菌则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然而,虽然有以上两种途径为植物提供氮素,自然界中的植物还是大多处于氮饥饿的状态。这是因为植物对氮元素的需求较大,并且其主要吸收的氮素形态——铵离子(NH4+)和硝酸根离子(NO3-)都容易损失。硝酸根离子容易从土壤中随水淋失,同时也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变成N2O、N2等气体挥发,铵离子则容易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固定。为了提高作物产量,人类开始在化工厂里合成以氮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硫酸铵等。通过人工合成氮肥的施用,解决了植物缺氮的问题,大大满足了农业需求。

相关文章

豆科德昭藤属植物分类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外科学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等项目的资助下,结合形态学研究与质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技术,对德昭藤属的所有已知种类、与其形态上相近的部分显托藤属种类以及紫荆亚科其它代表性种类......

全球科学家携手重建被子植物“生命之树”

被子植物,即有花植物,占据陆地植物种类的90%,其起源和早期快速演化问题被达尔文称为“恼人之谜”,也成为植物学、进化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家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最近30多年来,科学家们尝试利用DNA序列重建......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新绘制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植物学家利用9500多个物种的基因组数据,绘制了开花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图。新绘制的生命之树将帮助科学家拼凑出开花植物的起源,并为未来的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信息。相关研究已发表于《自然》。大约1.5亿年前,......

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理格局及驱动机制获揭示

日,东北林业大学教授何念鹏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全球变化与陆地碳循环”团队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在青藏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野外调研并揭示了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性的......

研究人员开发出用杨树生物质制造止痛药的新方法

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效益高、环境可持续的制药方法,即用植物代替石油生产一种流行的止痛药及其他有价值的产品。这一发现建立在一种先前获得专利的生产扑热息痛(泰诺的活性成分)的方法基础上,有望为世界上使用最......

JIPB中国农大张小兰课题组在黄瓜叶片大小单株产量调控机制上取得新进展

在自然界中,植物叶片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多种多样,是构成缤纷多彩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分类的可靠特征。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大小和形态与农作物的最终产量密切相......

【植物科学研究】赛默飞一站式学科热点解决方案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高校、职业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仪器,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您是否还在为填报仪器升级计划而犯难?来了!来了!赛默飞带着一站式学科热点升......

萤火牵牛花来了,发光植物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现在,美国的消费者可以预订一种持续发光的基因工程植物了。美国48个州的居民只需花29美元就可以得到一株能持续发出淡淡绿色光芒的矮牵牛。美国生物技术公司LightBio将于4月份开始运送一批5万株“萤火......

全球首次|新研究揭示外来植物的多维入侵机制

2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和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员郭文永团队,首次在全球尺度上阐明了多因子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及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复合驱动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

植物性系统演变过程中的自交综合征发育研究获进展

被子植物交配系统频繁地由异交向自交转变,约有10%~15%的物种呈现高度自交的特征。自交的谱系/物种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尤其是当自交过程中繁殖保障优势(reproductivea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