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30 19:20 原文链接: 概述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制

  1.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 这类病变的共同特点是:有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表现,排尿时可有逼尿肌收缩,但尿道括约肌[内和(或)外]不能协调性的松弛,甚至反而加强收缩。见于骶髓上神经病变患者。可有3种情况:

  (1)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2)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内括约肌协同失调。

  (3)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外和内括约肌协同失调。

  2.逼尿肌无反射合并尿道括约肌失弛缓 这类病变的共同特点是:有逼尿肌无反射的表现,排尿时无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内和(或)外]不能协调性的松弛,甚至反而加强收缩。与逼尿肌反射亢进不同,因排尿时无逼尿肌收缩,故不称为协同失调,而称为失弛缓。见于骶髓或骶髓传出神经病变患者。可有3种情况:

  (1)逼尿肌无反射合并尿道外括约肌失弛缓。

  (2)逼尿肌无反射合并尿道内括约肌失弛缓。

  (3)逼尿肌无反射合并尿道外和内括约肌失弛缓。

  3.尿道外括约肌去神经 这是逼尿肌无反射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产生原因是盆底肌失去神经支配后不能支托内脏器官,膀胱颈和后尿道下垂,与相对固定的中段尿道之间成角畸形,进而产生尿道梗阻。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常能较好的显示这一改变。这类患者有时采用特殊体位,如俯卧位、臀部向上半蹲位等,能较好的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