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05 16:30 原文链接: 气候变化引起复杂的植物疾病变化

  人类行为所引起的地球大气层成分变化,可能改变未来植物所患的疾病。研究人员预计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将达到前工业时代的两倍,这将让粮食生产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而届时由于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将大增。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偏高的二氧化碳、臭氧以及大气温度对植物疾病的影响,这些疾病可能会阻碍农作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的成长。

  伊利诺伊大学农业科学副教授达林・依斯特本(Darin Eastburn),在自然农田条件和“无大豆、空气浓度充足”(SoyFACE)的设备环境中,估测了偏高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对三种重要的大豆疾病的影响。2005-2007年,采用常规调查方式和数码图像分析对霜霉病、壳针孢褐斑病、猝死综合症这三种疾病进行了研究。依斯特本表示:随着大气层成分影响疾病的表现形式,这三种疾病的表现也各自不同。

  通过寄主植物的变化,大气中偏高的二氧化碳含量更易于对植物疾病有直接的影响。“在二氧化碳含量更高的环境中生长的植物长势更快,个头更大,冠层更密。植物冠层密集,降低光线亮度从而导致某些疾病容易滋生,同时空气不流通致使植物湿度加大,这有利于植物病原体产孢形成。”

  同时,二氧化碳含量偏高的环境会植物气孔经常关闭――气孔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毛孔。由于植物病原体通常是通过进入气孔引发疾病,因此更为频繁的气孔关闭也许有利于防止病原体进去植物。

  而在臭氧偏高的环境中,植物生长受阻,个头偏小,冠层不太密集。这会延缓一些病原体的生长和繁衍,不过,臭氧会伤害植物组织,这导致病原体更容易侵入植物。“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偏高会让植物对某些疾病免疫,对某些疾病缺乏抵抗能力。”依斯特本这样说道:“这与我们在环境变化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一样。”

  伊利诺伊大学的SoyFACE系统是全球首个研究气候变化对植物疾病影响的系统。该系统有助于研究者评估在不同的生长季节,气象学因素诸如干旱或温度变化这些自然可变性与大气成分变化一道对自然生长的大豆疾病的影响

  依斯特本相信,气温上升和热带雨林变化也会影响植物疾病的变化。“有的时候,就算温度只变化几度,也会导致植物疾病提前到来。气温提高,致使某些病原体能越冬,从而导致某些疾病扩展,而此前这些病原体由于温度太低则无法越冬。”

  “研究气候变化有利于我们提前知道哪些疾病会成为植物最大的敌人,从而从容应对。现在是时间发挥植物医生、农学家、园艺家等等的作用了。”

相关文章

科学家绘制出电解池中二氧化碳电还原的热力学反应相图

近日,我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朱雪峰研究员团队与科罗拉多矿业学院RPO’Harye教授合作,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分析并绘制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s)中二氧化碳电还原的......

研究揭示锌物种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中的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Grunwaldt教授合作,利用双喷嘴火焰喷射裂解法(DFSP)对经典的铜—......

我所揭示锌物种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中的作用

近日,我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Grunwaldt教授合作,利用双喷嘴火焰喷射裂解法(DFSP)对经典的铜—锌—锆三元催......

光和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获研究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兰亚乾教授团队在光和电催化二氧化碳(CO2)还原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ScienceAdvances。光或电催......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魏伟、陈为团队设计了铜中空纤维气体透散电极,为三相界面活性位点提供无限量CO2突破低CO2溶解度限制瓶颈,实现了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电还原CO2生成多碳产物。相关研究......

近亿元合作达成!聚焦二氧化碳转化与利用

11月15日,在第二十四届高交会开幕首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与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集团”)宣布共同成立“CO2绿色转化未来产业联合实验室”,并在会展中心举行......

中国碳卫星观测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TanSat)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最近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这也是中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

消毒不必再乌烟瘴气,一盏就可以解决

一种强大的LED可以有效地对表面进行消毒,同时对人保持安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物理学家们设计了一种高效的LED,对微生物和病毒来说是致命的,但对人类是安全的。有朝一日,它可以通过在满是人的房间里杀死病......

砂岩中二氧化碳迁移特征的实验观测和数值模拟

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CO2注入地下储层后,储层温度压力条......

晶态多孔核壳结构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陈宜法教授和兰亚乾教授在共价有机框架(COFs)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基杂化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二氧化碳(CO2)电催化还原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