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4 09:51 原文链接: 浅层地能利用:燃煤替代供暖新实验

  在中国,每至冬季,供热面积超过100亿平方米。北京等地区的供暖期有4个月左右,而东北地区将近6个月。民众生活中对热能的需求主要来源于燃煤,而煤炭直接燃烧,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治理雾霾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任何形式的燃烧和燃烧后的排放。因此,新时期供暖必须满足新要求:保证室内环境温度的同时又必须要保护室外环境。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从2014年11月开始,北京陆续启动实施三种电替煤供暖的实验工程:电能直接转化热能;电能转化机械能搬运空气能;电能转化机械能搬运浅层地能为建筑物供暖。

  近日,记者在“地能无燃烧为建筑物智慧供暖技术成果展示会暨媒体发布会”上了解到,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有源)自主研发的单井循环换热采集系统提取浅层地能,是对电替煤供暖方式的技术支撑。其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相比具有稳定性,并且既没有燃烧污染空气,也不需要城市管网浪费资源,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浅层地能优势独特

  建筑业历史久远,供暖总是伴随着建筑业而存在着。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吴德绳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多年以来建筑业的供暖方式变化不大,基本都是采用燃烧取暖。当全球出现了能源危机,燃烧产热更显得效率低下,并且严重污染环境。

  “其实,为建筑物供暖并不需要太高的温度,我们的居住环境只需18℃~22℃,就可进行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所以用高品位能源进行建筑供暖是浪费了能源的品位。”吴德绳说,“我们应该将高品位能源留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使用,不应在建筑物供暖方面使用高品位能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可,能源的科学利用就是应该按照品位来使用能源,用高品位的能源来加热水到40多度再为建筑物供暖是非常浪费的。

  比较三种不同的供热方式,电能转化热能安装相对简单,但户外电网投资大,户内运行能耗高。空气能虽然采集方便,但容易造成城市热岛现象。浅层地能显示出明显优势: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供给热泵的地能温度相对稳定,在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保证前提下,能有效保证为建筑物供暖的总量,运行成本低。在同样供暖面积情况下,电源配置总量是电能直接转化热能供暖方式的四分之一。

  “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来为建筑物供暖。而浅层地能所处的地能恒温带的温度不受白天黑夜等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与太阳能、风能相比在能源稳定性供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热泵技术的发展给浅层地能的开发赋予了新的生命。”武强表示,浅层地能是最适宜建筑供暖的能源形式之一。

  “浅层地能温度一般在5℃~25℃左右,利用相关技术通过热泵把浅层地能提升成适合我们应用的资源,就是浅层地能无燃烧智慧供暖(冷)的道理。”吴德绳解释说。

  建筑物供暖的能源革命

  浅层地能的具体定义为深度200米以内、温度25度以下的可再生的低品位热能。它区别于国家矿产资源的可以直接利用的高品位的地热能。

  浅层地能分布广,在太阳热和地芯热的共同作用下,可再生性强,地能采集在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保证的前提下,与热泵技术产品相结合,利用地能热泵环境系统无燃烧为建筑物智慧供暖,比利用传统能源给建筑物供暖还有保证,因为它没有了电能以外的能源运输问题。

  从有建筑物的历史以来,都是各种形式的燃烧为建筑物供暖。“今天我国原创的安全、高效、省地、经济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发展,这个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传统燃烧供热行业升级换代成地能热冷一体化的新兴产业。”武强介绍说。

  该系统工作原理是一份地能,转化成机械能,搬运相当于三份以上的电能直接转化的热能为建筑物供暖,建筑物供暖能耗60%以上是不花钱的可再生能源。同一系统,冬天利用浅层地能为建筑物供暖,是供暖的替代能源;夏天制冷时比空气冷却环境温度低,提高了制冷效率,节约了能源,是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

  据介绍,浅层地能开发利用系统可划分为三个子系统,第一个是地能的地下采集系统,用来采集地能;第二个是热泵提升系统,主要起到热能品位提升作用;第三个是散热系统,主要解决如何在房间里散热。目前,我国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子系统技术是相对成熟的。

  在地能采集系统中,过去使用水源井提取地下水中热量并回灌地下水,但回灌是很困难的,抽灌一旦不平衡,就会造成一系列的地质灾害。而以水为介质交换热量的地源热泵,由于是通过间壁式换热,吸收热量少,所以为建筑物供暖的效率很低,占地面积大。

  武强十分看好恒有源自主研发的单井循环换热系统:“该系统借鉴了国外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实现同井同层回灌,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浅层地能市场容量巨大

  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专注开发利用浅层地能作为建筑物供暖替代能源的科研与推广,集科研开发—地能采集—系统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安装—运维保障—公共服务于一体,为客户提供地能热冷一体化无燃烧智慧供暖整体解决方案。

  据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孙骥介绍,恒有源的核心技术是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技术,主要产品包括自采暖系统的地能热宝、集中供暖的地能热泵环境系统、城镇热力的50~900MW分布式地能冷热源站。截至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已由北京辐射至除海南及港澳台以外的所有地区,实现地能无燃烧为1300多万平方米建筑物智慧供暖,每年节约41.12万吨标煤。

  “发展地能热冷一体化新兴产业,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减少燃烧造成的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我们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孙骥说。

  恒有源集团副总裁贺永平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北京市浅层地能利用潜力以及在推广利用浅层地能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时表示:如果将目前北京全市农村农户的散煤燃烧和燃煤锅炉全部改造成利用浅层地能供暖的形式,其市场容量大约是620亿元。

  “北京市对浅层地能供暖的鼓励政策从2006年的每平方米补助50元,到建设部2009年每平方米补助80元,一直到现在按投资的50%给予补助,说明政府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但目前主要问题是这个理念还未被大家所广泛认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今后更加努力,让浅层地能无燃烧成为建筑物智慧供暖的新选择。”贺永平说。

相关文章

刚脱短袖就供暖,今年冬天冷不冷?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1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5.0℃,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然而,一夜入冬。11月5日北方大部地区的雨雪天气导致温度骤......

清洁能源供暖,不只省下“一块钱”

山西灵丘县,群山环抱。西北风呼啸着掠过山尖,整个县城冷得在风中打颤。去年入冬以来,灵丘县室外气温多次突破零下10摄氏度。但在该县五灵镇易地扶贫搬迁户王期兵的家中,暖气熏得人暖洋洋的,室温达到20摄氏度......

东北首个核电供暖项目即将启动!计划供暖24.24万平方米

位于大连瓦房店市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东北首座核电站,也是东北最大的电力能源投资项目。近日,随着6台机组全面投产,这里成为国内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也是世界第三大核电站,在运总装机容量达到670万千......

核能与公众的距离拉近,专家:安全不必担心

11月15日,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正式投产,使海阳成为全国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核能品牌亦同步发布。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在北京的投产仪式上表示,......

全国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出炉

国家电投9日宣布,2021年—2022年供暖季即将到来之际,其“暖核一号”——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提前6天投运,供暖面积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此举使海......

国家发改委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行干预措施

中国国家发改委19日发布消息称,近期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连创历史新高,大幅推高下游行业生产成本,对电力供应和冬季供暖产生不利影响,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针对上述情况,为做好煤炭市场保供稳价工作,10月19......

国家能源局:我国有能力保障好能源供应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全球能源需求大幅增加。“我们有能力保障好能源供应。”10月13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今冬明春能源供应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我们也能够统筹兼......

冷空气“发威”!北方将入供暖季煤电能否供得上?

暴雪肆虐冷空气“发威”煤炭供应趋紧随着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煤炭、天然气冬季保供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叠加外部煤炭供应减少,供需偏紧格局下,国内煤炭厂商有望迎来机遇。据公开消息,北方多地经历暴雪、降温。......

清洁供暖:给蓝天“减负”

隆冬腊月时节,北京的最低气温已经跌破零下十度,但昌平区先锋家园小区居民石守和的三居室里却温暖如春。一进门,就能明显地感觉到一股暖意,下意识地想把身上的羽绒服脱了,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气温已经达到25......

多地供暖限产脱离一刀切以污染定企业开关

随着供暖季的来临,新一轮错峰限产启幕。记者获悉,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首个攻坚期,今年秋冬季多地高排放行业错峰生产方案脱离了以往的一刀切模式,规定更为细化具体,以“污染”定企业“开关”。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