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21 16:20 原文链接: 海河蓝藻今夏又来流动性差、河水污染是主因

  近年来,每到夏季,我国一些河流湖泊就会暴发蓝藻。蓝藻暴发不仅会使水面形成腥臭浮沫、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更严重的是,有些种类的蓝藻还会产生毒素,甚至会造成水源地水质恶化、自来水停用。

  蓝藻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水体的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和人为两种,近年出现的蓝藻暴发被普遍认为是人为富营养化造成的。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水产养殖等 ,都增加了水体营养负荷,也成为蓝藻暴发的主因。要遏制蓝藻,必须从根本上提升河流湖泊水质,让蓝藻失去生存条件。

  今年夏季,我国很多地方持续高温,这是否会对河流湖泊水质造成影响?各地蓝藻情况如何,又是如何面对和解决蓝藻问题的?中国环境报记者分赴海河、巢湖、滇池等地进行采访报道。

  8月15日上午,最高气温达36摄氏度的天津高温湿热,一些市民在海河两岸纳凉、钓鱼、聊天,河面上却漂浮着一层泛绿的蓝藻。正在乘凉的李先生对记者说:“你看海河周边多漂亮,可这水也太差了,还有这味道。软件跟不上,硬件设施再好也不行啊。”

  海河是美丽天津的象征,然而,近几年海河水质时好时坏,经常搅动天津老百姓的神经。今年进入7月以来,海河蓝藻又一次暴发。记者发现,有的地方已经看不到清水的模样,严重的地方,绿色的河面还伴有刺鼻的气味。

  ■海河蓝藻现状如何?

  在海河岸边乘凉的陆建昌大爷告诉记者,他在这海河边上住了几十年,蓝藻就是这几年才发生的事。陆大爷说:“海河水太肥,还不流动,就全长成了蓝藻。”

  在永乐桥附近的水域,抬头就能看见天津的标志性设施摩天轮“天津之眼”,低头却清晰地看到靠近岸边的礁石上密布着绿色藻类,整个水面看过去一片绿色。水面上时常有游船经过,绿色的水布只是浮动一下,又归于平静。

  海河起于天津市西部金刚桥附近的三岔河口,东至大沽口入海,如果连接上游的北运河、子牙河以及新开河一段,全长107公里。由于海河上游多年无水,为防止海水上溯,距海河入海口40千米处建了二道闸,起到挡咸蓄淡的作用,平时蓄水,汛期泄洪。这也导致海河形成河道型水库,缺乏流动,自净功能弱。此外,海河还担负着天津市区二级河道景观用水的循环、调蓄。汛期时,市区部分雨污合流,全部冲进海河。

  记者来到天津市海河管理处,采访了水管科科长胡华芬。海河管理处主要负责河道、水闸、防汛以及水资源的行政管理。

  胡华芬记得,海河蓝藻最早出现在2008年,当时的情况并不严重。2009~2011年,基本上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蓝藻。可从去年开始,蓝藻的情况开始恶化,今年尤其严重,从海河二道闸到海津大桥,长达13千米的河道都被大面积的蓝藻覆盖,古文化街码头附近、津湾广场至赤峰桥之间水域、大光明桥附近、光华桥至海津大桥之间等区域蓝藻聚集明显。

  ■发生蓝藻原因何在?

  胡华芬介绍说,天津市是资源型缺水城市,虽然今年已经由滦河向海河补充了6500万立方米的生态用水,可进入主汛期以来,为确保城区防汛安全,暂停了生态补水。这样一来,海河的整体水体置换降低,静止的水面成了蓝藻的温床。

  同时,7月以来,天津市光照条件充足,气温持续升高,为蓝藻提供了温度保证。今年降雨量明显减少,这为蓝藻的发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且海河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给藻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源。海河水生生物物种单一,虽然菹草等水草对蓝藻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其生长周期较短,水草衰亡集中打捞后,基本没有其他生物与蓝藻竞争。基于这几个原因,蓝藻才会大面积暴发。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蓝藻暴发无外乎3点:首先,由于海河目前是水库型河道,流动性差,而且上游补给缺乏。其次,地面污染物随雨水等进入海河,影响海河水质,由于营养物大量存在,为蓝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源。目前监测结果显示,今年海河引自滦河的水质污染比往年更加严重,同时水体里的总氮含量也相对较高。最后一点就是光照和温度的影响。7月以来,天津市温度普遍较高,大面积降雨较少,这为蓝藻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治理蓝藻路在何方?

  针对蓝藻暴发的情况,天津市水务部门采取措施,在保证城市供水安全的前提下,从7月24日开始,从于桥水库调水对海河实施补水换水。计划补水 1500万立方米,置换含藻水体,降低氮、磷等浓度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利用现有设备改装蓝藻曝气船7艘、收集船4艘、双体吸附船1艘,在蓝藻聚集区域,对含藻水体进行曝气扰动,减少蓝藻聚集,对含藻水体实施藻水分离,降低水体中藻细胞含量。

  目前,海河与各二级景观河道形成循环,二级河道的污水回流,也会造成对海河的污染。所以,天津市对各个河道水体实施生态修复,在护仓河、卫津河等河道,采取种植水生植物、水体曝气循环净化、喷洒水体净化生物制剂等措施,减轻海河的富营养化负荷。

  要彻底根除蓝藻问题任重而道远。因为海河河道水量有限,稀释置换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污染的水体全部入海,给渤海湾造成负担,稀释置换不是长久之计。“蓝藻就像种子一样,一触即发。要想彻底根除,目前来说比较困难。”胡华芬对蓝藻的彻底根除表示不乐观。

  胡华芬说:“我们现在是对海河沿线的藻类生长情况进行日巡查、周检测,及时掌握水体水质和藻类生长情况。”海河管理处还制定了海河蓝藻暴发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检测预警、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后期处理、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水草对藻类的抑制作用,立足生态治理、科学防控,尽量推迟水草打捞时间,让水草充分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抑制蓝藻生长。

  加大水资源的调配,更多地置换水体,让水体流通,是解决蓝藻问题的关键。但是,海河水系上游水资源不足,很难让海河“动”起来,而调水冲洗河道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蓝藻问题。

  加强城市二级景观河道的内部水循环,提高水的自净能力,可以减轻蓝藻的污染。为防止二级河道污水回流,需要雨污分流,严控管口闸道排污,保证水体清洁。此外,还要提高二级河道水体质量,减少城市污水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生物和物理手段在短期的蓝藻治理上见效明显。现阶段,可提供最基本的技术保障,利用生物制剂、投放微生物等手段,降低水中氮、磷含量,减少富营养化现象。还可以采用物理手段对蓝藻进行打捞,增加海河水体中的氧气。此外,应加强对海河中水生物的检测和对海河水质的实时监测。通过检测和监测及时了解蓝藻等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实施应急措施,切不可等到蓝藻全面暴发才去治理。

相关文章

洪水灾害后,应该如何确保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多地迎来了连续强降雨,除了降雨之后高温湿热天气对水质的影响,伴随强降雨而来的还有洪水造成的灾区水源中的泥沙量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灾区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如何保障洪涝灾害后的......

生态环境部发布8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2023年7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8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

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进展如何?

“结合‘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的实施,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为重点,实施100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在2022年4月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土壤司司长苏克敬给出了这样的讯息。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黑龙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百年老道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较早开发的老城区,沧桑与机遇并存,问题与挑战并存,曾有着诸多难以破解的环境问题,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诸多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哈市道外生态环境局有效......

本世纪末地表水污染或影响55亿人

《自然·水》最新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显示,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会影响到55亿人。研究结果指出,到本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预计将成为全球地表水污染热点地区。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被认为会影响今后几......

生态环境部发布7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2023年6月3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7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

两部门:加大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

中新经纬7月1日电据“中国水利”微信号1日消息,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进一步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近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宁夏:科技赋能,“治水”变“智水”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均水资源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做好水治理文章是永恒主题。然而,从“治水”到“智水”的进程中,诸多技术瓶颈令人棘手。何以破题?唯有科技。锚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防治污染,让微生物“吃掉”有害气体

常用的生物大气治理技术主要有生物过滤、生物滴滤和生物洗涤3种。与其他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大气治理技术具有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对处理低浓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强的有机废气效果较好。随着我国工业的......

中国环境报:到二○二五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厅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着重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