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24 09:36 原文链接: 潘庆华等揭示寄主植物与病原菌军备竞赛分子机制

  记者从华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潘庆华课题组以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k和水稻稻瘟病抗病基因Pik为研究对象,首次阐明了寄主植物的抗病基因与病原菌的无毒基因之间存在的阶梯性“军备竞赛”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分子植物与微生物互作》。

  自然界的寄主生物与其病原物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军备竞赛”。稻瘟病既是农作物中最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又是研究寄主生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模式系统。如何了解和把握寄主植物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共进化的分子机制,是植物病理学、植物遗传育种学以及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

  潘庆华课题组利用群体遗传学及进化生物学等手段,通过构建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k所有可能的人工突变体,揭示了该基因在我国不同稻作区稻瘟病菌群体中的遗传结构特征;构建了该基因由来的生理小种与其基因型的准确关系;推定了决定生理小种专化性抗性的重要核苷酸位点;证实了该基因在自然界群体中的进化途径。由此,在植物病害系统研究中,该课题组首次阐明了寄主植物的抗病基因与病原菌的无毒基因之间存在的具有不同进化尺度的阶梯性“军备竞赛”的分子机制。

相关文章

学者发表薹草属宽叶薹草组一新种——清远薹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红锋及其团队在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发表了薹草属(Carex)宽叶薹草组(sect. Siderostictae)一新种——清远薹草(Carexq......

《自然》连发3项研究:锻炼有益身体分子证据揭示

科技日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不清楚这一过程,会影响人们对锻炼强度、类型以及相应疾病和健康......

人工智能设计的基因编辑工具来了

在不断探索以前未知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从温泉、泥炭沼泽、粪便甚至酸奶中搜寻各种微生物。现在,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进步,他们可能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设计出这些系统。据《自然》报道......

科学家发现50个肾癌相关新基因区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在对癌症遗传易感性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中,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确定了50个与肾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新区域。这一成果有助推进对癌......

科学家首次发现线粒体基因编码第14个蛋白质

5月3日,《细胞—代谢》(CellMetabolism)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改写了教科书中“线粒体基因组编码13个蛋白”的论断,首次发现线......

决定“社牛”还是“社恐”的基因或找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现在人们常说的“社恐”,其特征是会尽力回避处身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而“社牛”则与之恰恰相反。《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果蝇体内一种调节社交网络结构的基......

新研究丰富酵母基因表达调控提升产物合成效率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明涛团队对酿酒酵母中的未折叠蛋白响应元件(UPRE)进行了改造,并应用于基因表达的动态调控。相关成果于4月30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以“创制UPRE......

青光眼基因治疗有望实现“单次给药,长效降压”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张秀兰团队与剑桥大学教授PatrickYu-WaiMan合作,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靶向敲除碳酸酐酶2(Car2)基因,在小鼠模型上单次给药获得持续降低眼......

研究阐述植物功能性状与生物多样性的多尺度连接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刘慧,联合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领域的多位科学家,提出了利用植物功能性状从不同生态维度分析和预测生物多样性的新视角,并同时考虑了演化和环境的影响。相......

新基因在藤壶适应底栖固着生活中的作用机制获揭示

近日,厦门大学教授柯才焕、冯丹青团队和副教授张原野团队等合作,在海洋生物基因组学和污损生物附着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该研究分析了代表性海洋污损生物藤壶附着和壳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