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8 11:28 原文链接: 激素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的全面总结

  2021年6月5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科研人员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发表了题为“Transport mechanisms of plant hormones”的综述文章,该综述总结了当前关于激素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图1),并讨论了植物中常见和独特的转运蛋白机制(图2)。

  植物能对环境做出响应并适应,其中大部分响应都是由植物激素介导的。植物激素是一组小的有机信号分子,它们在多个水平上相互作用,调节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反应。激素动态平衡受到激素合成、代谢、运输、感知和信号转导的综合调控,控制着它们在植物体内的相关活动。激素感知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远离合成部位的。因此,激素可以通过活跃的转运蛋白运输到它们的作用部位来调节它们的分布,从而产生不同的反应。这种空间调节发生形式包括生物活性形式中间体和结合形式。

  近年来发现的激素转运蛋白的特征揭示了激素分布和稳态的动态调节。激素转运蛋白分为不同的家族,每个家族都有独特的特征。此外,其他移动信号因子,如小肽和类似激素的分子,也在植物中转运。本综述总结了当前关于激素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图1),并讨论了植物中常见和独特的转运蛋白机制(图2)。

  图1 不同植物激素的转运蛋白概述:图中显示了每种激素的已知转运蛋白。蓝色箭头代表输入,橙色箭头代表输出。除非另有说明,这些蛋白质运输指定的生物活性激素,所有激素转运蛋白在拟南芥中都存在。

  已经确定了几种不同的转运蛋白机制(图2):

  (1)细胞器激素转运,将生物活性激素、中间体或结合形式运送进和运出细胞器,可能发生在生物合成过程的一部分(比如JASSY and ABCD1),也可能发生在动态平衡期间(比如PILS家族成员和 WAT1),或在促进反应期间(比如ABCG16)。

  (2)激素的负调控池的发生机制:有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这种现象:一是当转运蛋白将生物活性激素导入细胞,并阻止其与质外体上的受体结合时(比如PUP14);二是可能是由于质膜转运蛋白将生物活性激素泵出细胞(比如ABCB);同时激素的中间体和结合形式的转运也会在组织或细胞器水平上发生。

  (3)激素的正调控池的发生机制:当转运蛋白将生物活性激素导入细胞,直接感知和激活激素反应(比如NPF3和NPF7.3),就会产生激素的正调控池。当激素输出蛋白将生物活性激素运送到相邻细胞时,也可能发生激素的正池调控。

  (4)当转运蛋白允许激素的定向运动时,就会发生活跃的细胞间互作。

  (5)长距离运输允许生物活性激素、它们的中间体或结合体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从根到地上部或从地上部到根的运输。这些转运蛋白可以直接从维管系统装载或卸载激素(即ABCG14、NPF4.6和ABCG25),但也可能间接影响长距离的激素运输(即ABCG17和ABCG18)。

  图2:植物体内激素的运输机制示意图。(A)激素在细胞器内或细胞器外的亚细胞运输(即过氧化物酶体的ABCD1和液泡的Tob1)导致生物活性激素、中间体或结合激素形式的活性、储存或降解。(B)负调控池据会降低激素的作用。有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这种现象。首先,当激素受体在质膜外工作时,激素被转运到胞浆可能导致激素活性不足(即PUP14);其次,转运蛋白可能将激素输入胞浆,在那里结合导致不活跃(即ABCG17和ABCG18);第三,激素输出活性可能导致细胞内激素活性降低(即可能是ABCBs)。(C)正库通过将激素或衍生物(即NPF3和NPF7.3)导入细胞来增强激素的活性。(D)激素的细胞间转运允许产生激素梯度(即PIN和AUX∖LUX)。(E)激素通过维管系统从根到地上部或从地上部到根的长距离运输发生。这种运输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装卸(即ABCG14和OsDG1)。

  最后,作者期望在未来几年内,通过上述不同的转运机制,将发现更多的所有激素的转运体。


相关文章

学者发表薹草属宽叶薹草组一新种——清远薹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红锋及其团队在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发表了薹草属(Carex)宽叶薹草组(sect. Siderostictae)一新种——清远薹草(Carexq......

《自然》连发3项研究:锻炼有益身体分子证据揭示

科技日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不清楚这一过程,会影响人们对锻炼强度、类型以及相应疾病和健康......

研究阐述植物功能性状与生物多样性的多尺度连接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刘慧,联合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领域的多位科学家,提出了利用植物功能性状从不同生态维度分析和预测生物多样性的新视角,并同时考虑了演化和环境的影响。相......

豆科德昭藤属植物分类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外科学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等项目的资助下,结合形态学研究与质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技术,对德昭藤属的所有已知种类、与其形态上相近的部分显托藤属种类以及紫荆亚科其它代表性种类......

全球科学家携手重建被子植物“生命之树”

被子植物,即有花植物,占据陆地植物种类的90%,其起源和早期快速演化问题被达尔文称为“恼人之谜”,也成为植物学、进化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家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最近30多年来,科学家们尝试利用DNA序列重建......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新绘制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植物学家利用9500多个物种的基因组数据,绘制了开花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图。新绘制的生命之树将帮助科学家拼凑出开花植物的起源,并为未来的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信息。相关研究已发表于《自然》。大约1.5亿年前,......

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理格局及驱动机制获揭示

日,东北林业大学教授何念鹏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全球变化与陆地碳循环”团队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在青藏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野外调研并揭示了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性的......

研究人员开发出用杨树生物质制造止痛药的新方法

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效益高、环境可持续的制药方法,即用植物代替石油生产一种流行的止痛药及其他有价值的产品。这一发现建立在一种先前获得专利的生产扑热息痛(泰诺的活性成分)的方法基础上,有望为世界上使用最......

推动个性化治疗!中国科学家解析性别差异的秘密

性别差异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发育、衰老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其中雄激素水平的高低是导致性别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解析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和细胞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

JIPB中国农大张小兰课题组在黄瓜叶片大小单株产量调控机制上取得新进展

在自然界中,植物叶片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多种多样,是构成缤纷多彩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分类的可靠特征。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大小和形态与农作物的最终产量密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