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5 15:53 原文链接: 牛津大学发现的基因突变,居然还能防止癌症复发?

  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与欧洲其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在一部分肠癌(Bowel Cancer)患者的肿瘤中存在着的一种罕见基因突变,与这些患者更好的预后相关——携带这类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能在手术后不需要化疗,就能防止肠癌复发。

  对癌症进行精准医疗的基础在于通过生物标记物,将癌症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群体,并且针对这些群体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有时候,将癌症患者区分开的生物标记物只在很少的患者身上出现。在这项发布在《柳叶刀-肠胃病与肝病》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所关注的一种基因突变就是在肠癌患者的肿瘤中很少出现的一种基因突变,但是它对患者的预后却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种基因突变存在于编码DNA聚合酶ε的POLE基因中,在肠癌患者中只有1~2%的肿瘤中存在这种突变。DNA聚合酶ε的作用是修补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因此,如果在POLE 基因中的基因突变影响了DNA聚合酶ε的纠错功能,携带这类突变的肿瘤细胞会因为纠错功能的下降而积累远远超过其它细胞的基因突变。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肿瘤中CD8阳性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定标记物和释放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也显着提高。同时,与其它患者相比,肿瘤中含有POLE基因突变的患者肠癌复发的机率显着减少。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肿瘤细胞积累了大量的基因变异,导致产生的蛋白更容易被患者的免疫系统发现,从而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

  文章的联合资深作者,牛津大学肿瘤基因组学与免疫学部David N. Church博士说:“我们以前和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发现POLE基因突变能够在子宫癌患者中划分出预后很好的一批患者。这项研究显示这个对应关系在肠癌中也适用。下一步,我们想要确定这些积累了大量基因突变的肿瘤会不会对靶向免疫系统的疗法更加敏感,因为对免疫疗法是否敏感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Cell:大规模研究揭示与青光眼有关的基因变异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影响了约4400万人。虽然有非洲血统的人最容易也最严重地受到这种遗传性疾病的影响,但对这一人群的遗传基础很少有人进行过研究。2024年1月18日,宾夕法尼亚......

非遗传机制下的肺癌治疗新突破!

最近,由医学肿瘤学Arthur&RosalieKaplan主席和RaviSalgia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最大的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之一的CityofHope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非......

新人工智能模型“CELLO2”可预测脑胶质瘤治疗效果

近日,由香港科技大学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发出一套人工智能模型,可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进程和结果,将为改善病人管理策略和实施精准治疗提供新方向。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据悉,香......

新研究为临床诊断和监测提供依据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恶性血液肿瘤,通常因髓系造血干/祖细胞分化受阻引起。AML病程进展迅速、治愈率较低。化疗是AML的治疗方法,可显著减少肿瘤细胞数量,......

遗传发育所等发现Shank3突变犬听觉功能异常

孤独症是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核心症状是社会及语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知觉信息处理障碍是孤独症的关键特征,约90%的孤独症患者表现出感知觉异常。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婴儿......

科学新发现|基因突变揭示为什么有人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有这么一群人,反复暴露于新冠病毒但看似未曾感染,或感染后始终无症状,即所谓的“超级躲避者”。美国研究人员19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证明这群人存在遗传基础,“秘诀”就在于人类白细胞抗原(......

NEJM:罕见瘦素基因突变导致的贪吃与肥胖及其治疗

身体调控体重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由脂肪组织产生的瘦素(Leptin)。身体中脂肪组织越多,产生的瘦素就越多。瘦素到达大脑并将体内储存的脂肪量“告知”特定神经元,大量瘦素意味着有大量的脂肪储存。作为回应,大......

DNA柔性成就合格“抗体士兵”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潜伏”着无数病原体,而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分子士兵”。这些“分子士兵”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构成,当病原体入侵我们的免疫系统时,淋巴细胞通过基因突变等方......

吃太空蔬菜、穿航天员“同款”……航天科技走入寻常百姓家

4月24日,我们将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和进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天宫”开门纳客,中国航天用一项项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

当爹要趁早!Nature子刊:父亲年龄越大,基因突变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晚婚晚育的现象也日渐普遍。提到“生育年龄”,人们第一反应总联想到女性,“高龄产妇”、“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热点话题。男性在生殖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