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1 09:20 原文链接: 王华涛小组研制电子皮肤让触觉更真实

  如何让智能机器人更像人类,只给它提供听觉、视觉,让它能与人对话,这似乎还远远不够。因为在人类的五感中,除了听觉和视觉,还包括触觉、味觉、嗅觉。机器人不需要吃饭,那么味觉和嗅觉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但触觉作为最重要的定位手段,则是机器人应该具备的。

电子皮肤 王华涛课题组供图

  于是,科学家希望在机器人身上也“套”上一层皮肤,让它们从中获取“触觉”信息,可以与人一样敏感获知环境信息,并作出相应反应。

  在众多材料中,柔性材料是最接近人体皮肤的一种,但如何将柔性材料与帮助感知外界的导电材料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直是个难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华涛课题组就一直从事这项研究。

  近日,该课题组研究人员宣布,经过一系列封装工艺,把石墨纳米片加入到弹性高分子体系里,形成一种高柔性、高灵敏度的“电子皮肤”。而且,这种“电子皮肤”已具备工业化大量生产的条件。其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上。

  保证电子均匀平铺在柔性材料中

  “电子皮肤是将高柔性与高导电性材料结合在一起,成为复合材料,才能成为有‘触觉’的电子皮肤。”王华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材料学中,具备柔性特点的高分子材料很多,包括橡胶、硅胶等;同样具备导电的材料也很多,比如各种金属材料、石墨、半导体等。

  “但既导电又具有柔性的材料却寥寥可数,关键点在于这些导电材料在柔性材料里无法均匀分散,使得导电性和柔性无法兼得。”王华涛课题组通过多年的不断积累,现在已经掌握了将石墨烯、石墨纳米片等导电材料均匀分散到柔性高分子体系里的技术,因此获得了既有高柔性又高导电的复合材料,正是基于这种高柔性、高导电的复合材料,才进一步拓展到电子皮肤这个研究领域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将石墨纳米片加到高分子体系里的做法由来已久,大多数研究点在于弄清楚石墨纳米片对高分子的改性机理研究,而受限于填料难于均匀分散的问题,所以在柔性导电材料上的研究匮乏。”王华涛解释说,分散技术其实是基于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他的团队通过不断地摸索、实验,确定了表面改性剂的种类和比例,使得石墨纳米片可以在高分子体系里均匀分散。

  新技术助力量产

  突破了第一道难题,如何量产又成为了研究人员的下一个难题。“实现量产的关键在于对于电子皮肤成膜工艺的研究。”王华涛介绍道。在成膜时,其技术的难点在于高石墨纳米片固含量的成膜,以及厚度的控制。

  多年来,王华涛课题组通过对成膜材料的比例、厚度、水分、黏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湿度等因素的控制和摸索,找到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实现了多种材料的成膜技术,如柔性发热膜、电驱动柔性膜以及现在的电子皮肤。

  经过多次实验,研究人员研发的电子皮肤厚度仅为40微米,接近一根头发丝粗细。这种新型柔性电子皮肤在不同的应力应变条件下均有良好的响应。

  解决了成膜工艺后,王华涛课题组又着手开始进行石墨烯制备工艺的改良。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热、电等特殊性能。但传统的石墨烯制备方法例如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物理剥离法和氧化还原法等,这些工艺较为复杂且制备成本较高。

  “我们课题组以石墨为原料,通过表面改性剂辅助下的物理方法,获得成本较低的石墨纳米片。而且,这种石墨纳米片与石墨烯的性能非常接近,可以工业化制备和供给。”王华涛介绍说。

  以柔克刚

  电子皮肤实现量产,或许能够有效推动电子皮肤的下游应用,如柔性压力传感、声音识别、VR技术等应用领域。

  以可穿戴设备举例,电子皮肤的量产,可以扭转人们对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印象,让它们不再像头盔般坚硬,而是像衣服般柔软。甚至可以将体积一再缩小,成为人类皮肤上的“电子文身”。

  王华涛预测,未来,人们可以通过扫描柔软芯片贴在皮肤上的“电子文身”,获取资讯信息甚至完成支付行为。也就是说,这款文身甚至可以代替你的钱包,以及代替手机的无线支付功能。而且,这种“以柔克刚”的方式,将为假肢制造、机器人设计等领域搭起了桥梁。

相关文章

东南大学成功研发超属性电子皮肤

质地功能接近人类真实皮肤,同时可接收输出电信号……近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吴俊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超属性凝胶电子皮肤,使它拥有像人类一样的触觉感知系统。相关成果已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Na......

多功能电子皮肤或让机器人拥有触觉

为机器人穿上一层智能电子皮肤,也许它们可以像人一样感知环境,在更多的场景里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疆域。3月28日,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该校团队近日研发出一款可以感知温度、压力、湿度等环境信息,同时具备可拉伸......

新型电子皮肤可实时检测生理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电子皮肤系统除了具有优异的柔性、透明性和电化学性能以及高灵敏度之外,充电后,它还可模仿人类皮肤感知功能,贴敷于人体皮肤实现对脉搏、吞咽、肢体运动等微弱生理信号和大范围肢体运动的多......

首款网格结构纳米电子皮肤面世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结构电子皮肤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这种电子皮肤设备包含一个纳米网状结构,可长时间测量和处理生物信号,且不会让佩戴者感觉不适。......

仿生自适性可粘附电子皮肤研究取得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585.shtm可穿戴电子传感器由于其便携、灵活和柔性的特点,在可移动式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和软体机器......

中科院外籍院士鲍哲南最新Nature

背景介绍由柔软可拉伸材料制成的类皮肤电子器件,旨在与柔软、任意形状的人体和器官保持亲密的接触。下一代柔软可穿戴设备有望在不干扰我们日常活动的情况下实现对高保真生物信号的长期监测,并为未来的精确健康远程......

麻省研发防汗“电子皮肤”用于可穿戴监视器监测皮肤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防汗“电子皮肤”,即嵌入传感器的舒适的粘性贴片,可用于长期持续监测佩戴者生命体征和皮肤癌等疾病的发展。即使出汗,传感器也不会出现故障或脱落。该技术通过对材料进行超薄层......

一种基于蜘蛛网和蚂蚁触角的多层纳米仿生电子皮肤

【引言】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在保护人体免受环境危害的同时,还能及时感知外界环境的温度、压力和振动。在物联网时代,电子皮肤甚至可以超越人类皮肤的感官功能,成为一种基础的数据采集设备,广泛应用于人工假......

一个智能和集成的电子皮肤可检测各种生理或环境信号

对于可穿戴电子皮肤(e-skin)的实际应用,需要同时评估和定制多功能、自供电、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和透气的材料。将这些功能整合到灵活的电子皮肤中是非常可取的;然而,构建一个电子皮肤以满足实际应用的......

新研发:一种将机械刺激转化为视觉读数的电子皮肤材料

电子皮肤是一种具有机械变形能力的电子传感器的多模态网络,可以感知各种外部刺激,例如机械、化学、光和热刺激。研究者们在早期致力于开发具有出色灵敏度的电子皮肤之后,现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将空间分辨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