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7-22 08:56 原文链接: 王大珩:谢绝“中国光学之父”称谓

  第一次见到王大珩先生是在2007年春节前。那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率领中科院院士工作局一班人探望先生,记者得以有机会随行报道。

  其时,先生已过90岁,离休已多年。

  一行人来到北京中关村黄庄中科院小区先生家,先生的女儿早已等候多时,先生尚在自己房间。不一会儿,先生收拾整齐,身着深蓝色外衣,在家人搀扶下与路院长一行相互寒暄问好。

  家里人介绍,先生每天9点起床,用早餐,然后读书看报,很有规律。先生虽然在家赋闲,但人闲心未闲。

意外的报道选题

  先生并未停止对科学事业的关注。尤其是仪器仪表的发展,无时不在他思考之中。他不由自主提起这个话题——他不能理解,新中国成立近50年了,中国的仪器仪表事业仍不能紧跟国际发展步伐。他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得到中央的重视。

  路甬祥当即要求《科学时报》对这个话题给予认真、深刻的思考和报道。

  不久,记者就这个问题首先采访了王大珩先生本人。在他家里,他谈了自己的几个观点,并拿出他收集的资料予以佐证,又给记者讲了他曾经作为部门领导,参与国家事务讨论时,中国仪器仪表事业发展的艰难过程。据此,记者写下了《看似配角 实为核心》一文。

  这篇文章,从采访到完成,前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因为先生不仅要对其中每一个观点予以确认,而且还要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进行核实。不仅他本人反复琢磨,还请了三位对仪器仪表很了解的身边人斟酌。其中,他的秘书蔡恒源亦对此稿进行多次修改。前后修改6次,才得以最终通过。

  关于中国仪器仪表何以落后,实际上先生心里是有答案的。在记者完成第一篇文章后,他说:“你去问一问金国藩院士,他做清华大学精仪系主任,为何中国这些年都没有出现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领头人?”

  由此,我联络采访金国藩院士,请他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

  因为清华是中国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金国藩院士介绍的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然而全国高校是否都与清华的情况一样不得而知。为了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记者又采访了中国科技大学等大学的精仪系,写出了《中国何以缺乏仪器仪表领军人物?》。

  完成这篇稿件后,记者获悉,国家对发展仪器仪表有了新的考虑。由金国藩院士牵头,正在调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现状,因此,记者得以有机会写出一系列相关文章,并得到了开展系列报道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和锻炼。

谢绝“中国光学之父”称谓

  在完成《看似配角 实为核心》一文后,社会上一些人认为记者与先生有很好的私交。因而,有人希望通过记者请他参加各种会议。但先生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绝不会给“拉大旗做虎皮”的人可乘之机。

  记得,当年有人想号召同行组织会议,收取会议费牟利,并称之为“王大珩学术思想研讨会”。组织者先后3次去王大珩家里请他登台——只需要坐一坐,都不用讲话。均被拒绝。他认为这样的会议没有意义,坚决回绝。

  蔡恒源告诉记者,已九十多岁高龄的王大珩这几年身体不太好,除了关心中国光学事业发展,一直有一件事让他放心不下,即:现在很多人把他称作“中国光学之父”或“中国光学泰斗”。他认为很不妥。

  他说:“把我称作中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或奠基人之一,我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说我是‘中国光学之父’,那我的老师严济慈、叶企孙,你们怎么称呼他们?所以请不要再叫我‘中国光学之父’了。”

  2007年12月18日,针对科学界的不良现象,王大珩在《北京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什么是科学精神?》。

  他在文章中概括出科学的六大特征,即科学具备一元性、诚实性或严格性、严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一性或严密性、科学与技术并行发展。

  他在文章中指出,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发展经过了许多曲折。原因之一是有些做法、有些探索、有些方针政策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这方面我们有很深刻的教训。

  他认为,方针、政策是否科学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如果科学化能够搞得好一点,大家的认识就容易一致。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人们最容易形成共识,最容易团结在一起。

相关文章

上海理工大学顾敏院士团队《自然》发文,或将开启绿色海量光子存储新纪元

北京时间22日凌晨,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长、张江实验室光计算所所长顾敏院士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在《自然》(Nature)正刊上发布。团队所提出的纳米光子存储技术,在光存储领域成功突破了光学衍射极......

光学加密和防伪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荧光/磷光分子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安全油墨的研究,显著推进了数据加密和防伪技术。早期的例子采用单色和多色发光团(或发光材料的混合物)作为构建数据图案的油墨。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级别,研究者开发了大量具有动态......

西安光机所手性对映体选择性光学捕获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姚保利团队在手性对映体的选择性光学捕获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Small。手性是指物体通过平移和旋转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一种不对称的性质,手性分子......

光学加密和防伪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荧光/磷光分子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安全油墨的研究,显著推进了数据加密和防伪技术。早期的例子采用单色和多色发光团(或发光材料的混合物)作为构建数据图案的油墨。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级别,研究者开发了大量具有动态......

中国科大庆祝光学与光学工程学科创建六十周年

12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在东区水上报告厅举办光学与光学工程专业创建六十周年纪念暨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光学与光学工程系举办,主题纪念从1963年中国科大筹建......

最大光学望远镜即将崛起

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海拔3000米的赛罗阿玛佐斯山山顶,一张钢梁网拔地而起。它所支撑的穹顶与足球场一样大,且出人意料地灵活,而它所承载的一个巨大望远镜将在不久的将来追踪夜空中的星星。据《科学》消息,这台......

中山大学团队研制出超高灵敏度光学超声传感器阵列

近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教授李朝晖和副教授沈乐成率领的研究团队基于硫系微纳加工平台,成功研制出了包含15个微腔的超高灵敏度光学超声传感器阵列,并融合新型通信算法数字光频梳技术,开......

紫金山天文台等证认出宇宙中迄今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金志平领衔的国际团队,提出了雨燕(Swift)卫星紫外光学望远镜(Swift/UVOT)在中等饱和情况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伽马暴GRB220101A的......

2022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发布

2022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Light10)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携手中国科学报社旗下科学传播旗舰品牌科学网推出的年......

南开学子荣获王大珩光学奖

12月24日,2022年度第十九届王大珩光学奖评审会线上召开。会议对通过初评的学生奖候选人进行了终评,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生张迪荣获2022年度第十九届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张迪于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