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03 14:17 原文链接: 甘肃湿地保护面临盐碱化等4大威胁

  甘肃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10多年来,甘肃湿地保护在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的同时,依然面临污染、围垦、过度利用和盐碱化等4大威胁。

   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段昌盛说,甘肃省湿地保护总体向好。但由于河流大多数流经城市、中小城镇等人口密集区,部分河流由排污、农村生活污染造成的水污染比较严重。在一些零星湿地周边,依然存在围垦等问题。一些湿地因过度放牧、水电开发和地下水开采面临一定威胁。据调查,全省绝大多数湿地都面临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在甘南、临夏和河西走廊等湿地分布较多的地区,湿地主要面临的威胁来源于污染、过度利用和土壤盐碱化。”段昌盛说,湿地是大自然之肺,甘肃省已部署加强湿地保护,下一步还将划出湿地保护红线。

   调查显示,甘肃省湿地总面积达169.39万公顷,比2003年的125万多公顷大幅增加。其中,被纳入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保护的湿地占总面积的51.56%。同时,湿地生态质量有所改善,生态容量有所增加。特别是位于黄河上游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尕海则岔湿地保护成效明显。

相关文章

为追踪野骆驼自筹经费,他年届退休仍深入大漠

大漠深处,沙丘如同凝固的金色波浪绵延到天际,不远处一群野骆驼在悠然漫步,它们的耳朵不时转动,警惕着在暗处窥伺的沙漠狼群......十多年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员刘少创在罗布泊深处参加“......

研究揭示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现状与变化特征

近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理景观遥感研究团队对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估算进行了优化创新研究,揭示了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现状特征、历史变化和未来趋势。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保护“地球之肾” 他们开出“中国药方”

《中国沼泽志》(第二版)总结凝练了近年来国内外沼泽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国主要沼泽的“家底”,为后续湿地的保护恢复、综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置身莫莫格湿地中,举目可见天空碧蓝如洗......

保护“地球之肾” 他们开出“中国药方”

《中国沼泽志》(第二版)总结凝练了近年来国内外沼泽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国主要沼泽的“家底”,为后续湿地的保护恢复、综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置身莫莫格湿地中,举目可见天空碧蓝如洗......

全球增温如何影响湿地碳“汇”?中科院发现功能大幅减弱

不同优势植物功能群湿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净交换对增温的响应。中科院大气所供图全球增温对湿地的温室气体“汇”(简称碳汇)功能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

烟台海岸带所在滨海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滨海湿地的蓝碳功能和增碳潜力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决方案。滨海湿地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气温升高、降水变异、大气氮沉降等环境变化决定滨......

世界湿地日:我国新增国际重要湿地18处

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再新增北京延庆野鸭湖、黑龙江大兴安岭九曲十八湾、江苏淮安白马湖等18处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面积764.7万公顷,居世界第4位。今年......

世界湿地日|湿地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

今天是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恢复”。这一主题强调了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复和复原退化的湿地。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分干扰,一些湿地的生态......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交出喜人成绩单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不仅在攻克大熊猫人工繁育等方面取得突破,还在人工繁育大熊猫野化放归、大熊猫野外引种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实现新突破野外放归11只存活9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多年前率先启动人工繁育......

流域湿地干旱调节功能研究获重要进展

湿地水文调蓄功能可作为基于自然的水资源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中的重要载体,在维护流域水量平衡、减轻洪旱灾害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干旱调节功能是湿地水文调蓄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