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20 10:49 原文链接: 生存环境恶化恢复生态平衡付出代价是所得数十倍

  我国被世界称为人工林最多的国家,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以及木材蓄积量都在增长,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却并未因此而得到遏止。沙尘暴、水旱灾害、虫灾、泥石流等恶性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等环境危机的不断加深,表明我们的植被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应该说,在我国,森林的重要性是被广泛认知的。记得小时候上生物课,印象最深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知道了这是森林植被的重要功能。但在那个年代,却少有生态的概念,对自然界有些认知也是有偏颇的。比如说,那时,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除了种树,大都还做过一件事情——拔草。马路边、庭院内、校园中,野生的杂草被当作“敌人”统统被消灭掉。人们似乎并不知道,杂草与树木一样,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即便现在,在我们的城市中,依然很少见到杂草等野生植物,不是被拔没了,而是没有了生长的土壤。而当今国际上考察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看城市有没有自然植被,有多少野生植物种类。

  为何森林覆盖率以及林地面积的增长未能遏制住恶性自然灾害的频发?它与我们长期以来对生态问题认知上的缺失、偏颇,与绿化工作中的误区,与急功近利的发展观、发展方式密切相关。

  较之森林,我们对于草地的重要性及草原生态的恶化更缺少重视。草地是重要的植物种类之一,约占我国土地面积的40%,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我国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主要的支流均发源于草原区,天然草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但由于多年来我们对草地生态保护的忽视,致使我国草地面临的危机十分严峻:草地“三化”(退化、荒漠化与沙化、盐碱化)面积迅速扩大,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鼠虫灾害严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由于草地植被大面积开垦以及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开采,造成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裸露,水土流失加重。

  受破坏的还有湿地。多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作为“地球之肾”的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在许多大城市中,湿地几乎消失殆尽。

  此外,对政绩、经济效益的功利性追求,使绿化、环保也成了某些人手中的逐利工具,不少环保工程、绿化工程成了名副其实的面子工程:砍大树种灌木,搞大草坪,搞名贵树种的大树进城……绿化对观赏性的重视远远胜过对生态功能的重视。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急功近利、追求超额回报付出的惨重代价,最终会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而恢复生态平衡需要付出的代价则是所得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同时还得忍受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态灾难。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我们不能再干了!

相关文章

关于颁发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的通知

名称关于颁发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的通知索引号000014672/2024-00162分类核设施安全监管发布机关国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24-04-17文号国核安发〔......

广州出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市林业园林局联合印发《实施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

2023年全球损失370万公顷热带森林

去年,全球热带原始森林的损失有所减缓,但距离到2030年停止森林砍伐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这项近日发布的卫星数据分析,强调了改善热带森林保护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巴西亚马孙雨林被烧毁。......

一批重大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陆续展开

近日,我国一批重大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陆续展开。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是今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一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先后开工,重点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

1.5亿南京市首笔环基贷成功落地

近日,南京市两笔“环基贷”项目成功通过省级审核,其中一笔高达1.5亿元的贷款已顺利落地。这笔资金由江苏银行南京分行发放,贷款期限长达10年,利率低至3%,专项用于支持溧水经济开发区污水收集设施提档升级......

《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6月5日起正式施行

3月27日,《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票通过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将于今年6月5日起施行。这部法规是江苏省生态环境领域具有统领性、基础性的综合性法规,是列入省委常委会......

研究揭示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应对气候干旱的“缓冲器”

 21日,记者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在缓解干旱影响中的作用机理,发现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应对气候干旱的“缓冲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

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其中提到,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体系健全、机......

地理资源所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地标生境”领域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

2月19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37届亚洲与太平洋区域部长级峰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就“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下简称“地标生境”......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地震可通过改变地表结构影响森林生长

地震后,森林生长如何变化?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通过研究全球树轮年表与1900年以来地震事件的时空关联,该所科研人员发现,地震可通过改变地表结构,影响降水再分配过程,从而影响长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