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31 20:27 原文链接: 用酶联法检测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临床意义(2)

2  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RCIA活性含量和RBC膜CIC含量比较见附表。
        附表实验组与对照组红细胞免疫指标测定结果(ngAHG/107RBC) 

组别
RCIACIC
实验组282.74+0.403.12+0.22
对照组424.56+0.354.28+0.23

注:P<0.001

3讨论
        据已报道的大量实验研究资料表明,红细胞免疫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全过程。1981年Siegel 等[4]采用红细胞一红细胞花结法检测23名宫颈癌、胃癌、直肠癌病人,发现这些病人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郭峰等[7]创用酵母花环法检测肿瘤病人红细胞CR1活性,发现癌症病人CR1活性降低。与本研究所测定的28例癌症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相似。说明肿瘤病人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与红细胞免疫活性关系密切,并造成机体损伤和功能下降。同时,由于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调整及其对吞噬作用功能降低和红细胞对CIC粘附性减弱,红细胞CR1空位减少或肿瘤红细胞CR1功能缺陷,以导致IC清除障碍,故造成肿瘤病人RBC膜CIC明显低于正常人。
        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原因据有关报道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癌细胞分泌大量抗原物质如AFP、C EA等,使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增加,红细胞CR1(CR1)被占据[8];②肿瘤病人血清存在抑制因子,抑制红细胞CR1活性[9];③肿瘤病人可能存在着抗CR1的自身抗体。但是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活性减少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红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检测技术,国内是近几年来发展日趋活跃的研究课题,并已建立了有效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检测红细胞免疫活性,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是适宜检测红细胞免疫与疾病关系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Siegel I et al. The red cell immune Systen. Lancer 1981;11(8246);556
[2] 郭峰、虞紫茜、赵中平。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中华医学杂志 1982;62(2);715
[3] 曹东,黄宗干,曹维西。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1988;27(10):634
[4] Miyakawa Yu20. Defective immune-adherence (c3b) ricepter on erythrocytes from patient with systeme lupue erythematosus. Lancet 1981;11;493
[5] 龙振洲,丁桂凤主编。免疫学实验技术。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1988;15
[6] 林森。国外有关红细胞CR1研究的几种测定方法。红细胞免疫学新探。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91
[7] 郭峰。红细胞免疫及其调节功能。免疫学杂志1990;6(1);60
[8] 李德菊,邵华。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淋巴亚群关系的探讨。见红细胞免疫学新探。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181
[9] 郭峰。血清对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作用的测定。上海免疫学杂志 1987,5(7):133


相关文章

肿瘤细胞外囊泡DNA分子逻辑运算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韩达课题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张少华合作,在肿瘤细胞外囊泡DNA分子逻辑运算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

感染新冠病毒的癌症晚期患者,肿瘤奇迹般消失!

新冠对于癌症患者威胁尤其大。一方面,癌症患者往往身体状态不佳,被感染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更大,另一方面,新冠显著影响医疗系统的正常工作,很多患者被耽误治疗。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感染新冠病毒也不一定总是坏......

中美学者研发新材料搭载化疗药物

 12月2日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中美两国研发人员最新制备出一种可以搭载化疗药物的新型纳米材料。这给实现高效低毒的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这种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好比一个尽职的‘纳米搬运工’。......

肿瘤靶向药物成像的未来发展PI与MALDI成像相结合

摘要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从研究植物代谢组学到发现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再到开发新的疗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成像技术已成为这些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MALDI技术通过提供对治疗化合物及其......

科学子刊:首个CRISPR抗癌动物实验结果生存率提高80%

利用CRISPR-Cas基因组编辑系统,现在可以对细胞中的基因进行精准地切割、修复甚至替换,这一技术已为治愈一系列罕见的遗传疾病开辟了新的可能。因发现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的两位科学家也在今年荣获......

异常的肠道微生态是引起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物种类超过1000种,数量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有趣的是,肠道粘膜集结了人体约60%~70%的免疫细胞,成为维护人体健康的天然屏障,也可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

阎锡蕴院士团队挖掘铁蛋白药物临床转化新潜质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阎锡蕴院士团队在《NanoToday》杂志在线发表了关于铁蛋白药物载体(FerritinDrugCarrier)药物装载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该......

合肥研究院在循环肿瘤细胞富集和检测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院戴海明、聂金福团队,在循环肿瘤细胞(CTC,CirculatingTumorCell)的富集和检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io......

陈小平团队发现疟原虫感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激活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拮抗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并通过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s)和肿瘤组织中的一种全新的长非编码RN......

中国重离子治癌技术核心指标达国际领先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肖国青20日披露,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自1993年成立至2019年历时26年磨一剑,突破国外专利封锁,攻克核心关键技术,自主设计国际首台“回旋注入+同步主加速器”组合医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