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8 22:32 原文链接: 男女共情区别或缘于社会分工差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社会交往中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在心理学中,这种感知、理解、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被称作共情。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女性具有敏感、细腻、善解人意等特质,共情能力强于男性。然而,这种看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是不是人们的一种刻板印象?

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大脑皮层》上的一篇论文表明,女性在个人痛苦方面的共情能力确实比男性更强。男女在个人痛苦方面的共情能力差异,在大脑机制上也有所反映。

女性在个人痛苦方面的共情能力强于男性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吴晓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关于男女共情能力差异的学术探讨由来已久。早在1983年,就有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论文。然而,30年来的众多研究就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少相互矛盾的结论。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就是,共情本身是个内涵复杂、维度多样的概念。想要探讨男女共情能力的差异,就必须细化到“哪个方面的共情”。

为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胡理研究组和孔亚卓研究组招募了206名女性和302名男性开展了一项研究。受试者填答了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并接受了脑部的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研究人员分析了男女在问卷数据和磁共振成像数据上的差异,并将两部分数据结合起来,建立了统计学中的结构方程模型。

行为结果表明,女性在个人痛苦维度上的共情能力显著高于男性,但在其他共情维度上,男女并没有显著差异。脑影像结果表明,这一结果可能和男女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差别有关。人脑左侧前脑岛的灰质体积越大,左侧前脑岛与左侧颞顶联合区以及右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随之越强,人在个人痛苦方面的共情能力就越低。

“在统计学当中,我们把变量间的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称为负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大脑的这种负相关效应比女性更强,因此男性共情个人痛苦的能力整体弱于女性。” 吴晓解释说。

探索共情差异有助开发心理干预手段

结合先前的研究文献,研究人员对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推论。一种理论认为,亲子行为是人类共情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与男性相比,社会群体中儿童的女性抚养者需要对后代的状态更加敏感,才能避免后代遭受饥饿、疼痛或恐惧等困境。这种能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女性抚育后代。但女性在注意到自己孩子以外的其他人类遭遇痛苦时,她们也同样更容易产生共情,因而较容易陷入自我困扰。

“举例来说,当一个人发现遭遇痛苦的是‘对手’或者‘坏人’时,如果这个人是女性,她可能还是会出现共情反应,但是大多数男性并不会这样。”吴晓说,这种现象的存在值得注意,也有待更多研究的验证、探讨。

吴晓坦言,为实证结果寻找社会学的解释并不容易。在此次研究中,团队采纳了来自生物进化领域的理论,但并不排除其他理论可能同样有效。目前,吴晓及其同事也在思考进一步延伸理论的可能。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心理韧性”的生物学机制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琶洲实验室)教授朱心红团队基于经典的抑郁模型——社会失败模型(ChronicSocialDefeatStress,CSDS),研究揭示了“心理韧性”的生物学......

《媒体心理学杂志》出刊新论文,又一根深蒂固死刑被颠覆

人们过去认为,孩子玩几个小时电子游戏,认知能力方面会出现不良后果。但一项新的研究打消了父母多年来的担忧。“我们的研究并未发现这样的联系,且不管孩子玩多长时间、选择了什么类型的游戏。”美国休斯敦大学教育......

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需构建中国式导学关系

最近,国际知名期刊《自然》发表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球40%的博士生和28%的硕士生曾就学业压力造成的抑郁或焦虑寻求过帮助,研究生罹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出6倍之多。众所周知,抑郁和焦虑会降......

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需构建中国式导学关系

最近,国际知名期刊《自然》发表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球40%的博士生和28%的硕士生曾就学业压力造成的抑郁或焦虑寻求过帮助,研究生罹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出6倍之多。众所周知,抑郁和焦虑会降......

男女共情区别或缘于社会分工差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社会交往中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在心理学中,这种感知、理解、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被称作共情。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女性具有敏感、细腻、善解人......

男女共情区别或缘于社会分工差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社会交往中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在心理学中,这种感知、理解、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被称作共情。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女性具有敏感、细腻、善解人......

男女共情区别或缘于社会分工差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社会交往中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在心理学中,这种感知、理解、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被称作共情。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女性具有敏感、细腻、善解人......

男女共情区别或缘于社会分工差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社会交往中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在心理学中,这种感知、理解、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被称作共情。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女性具有敏感、细腻、善解人......

男女共情区别或缘于社会分工差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社会交往中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在心理学中,这种感知、理解、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被称作共情。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女性具有敏感、细腻、善解人......

男女共情区别或缘于社会分工差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社会交往中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在心理学中,这种感知、理解、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被称作共情。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女性具有敏感、细腻、善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