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25 16:32 原文链接: 盔甲鱼类研究佐证了发育生物学有关颌起源的假说

  颌的起源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一次非常关键和最具革命性的演化事件。根据七鳃鳗和有颌类头部发育遗传学的对比研究,科学家了提出了颌演化异位理论的假说,即颌的起源,是在上皮-外胚层间质细胞相互作用中,由于口腔发育调控基因的异位表达所导致的一次演化上的创新,认为无颌类鼻垂体复合体的分裂是颌发育的最根本的先决条件,应该发生在颌的起源之前,同时也被看作是促成有颌类双鼻孔起源的一次关键事件。但是,由于缺乏代表颌的祖先状态的化石证据,颌的起源过程至今仍谜团重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博士和朱敏研究员对盔甲鱼类脑颅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发现了鼻垂体复合体在无颌类中分裂的最早的化石证据,从而佐证了颌演化的异位理论。2012年7月出版的《科学通报》(57卷21期)刊发了该项研究成果。

  盲鳗类和七鳃鳗类是现生脊椎动物中仅有的无颌类(圆口类),被认为是现生有颌脊椎动物的姐妹群。然而,由于圆口类主要营寄生生活,特化现象严重,其与现生有颌类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形态鸿沟。这导致圆口类在解决颌的起源及脊椎动物头骨和身体结构式样重组等关键问题上并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

  早已灭绝的戴盔披甲的“甲胄鱼类”,虽然发育有现生有颌类的许多关键特征,像外骨骼、软骨外成骨、巩膜环、胸鳍和上歪尾等,虽然没有展示出任何一个构造能够代表有颌脊椎动物颌弓(腭方软骨和麦氏软骨)的祖先状态,但对我们认识有颌类如何逐步获得其特征组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盔甲鱼类是4.35-3.70亿年前“甲胄鱼类”最为繁盛的类群之一,目前已经建立起亚纲一级的分类单元,但仅发现于中国和越南北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研究人员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和计算机三维虚拟复原技术,发现盔甲鱼类的成对鼻囊位于口鼻腔两侧,而垂体管向前开向口鼻腔中部,三者完全分开。这一结果跟圆口类和骨甲鱼类头顶中央的鼻垂体复合体完全不同,而跟有颌类非常的相似。因此,盔甲鱼类很可能已经具备了目前发育模型所认为的颌发育所必需的先决条件之一。

  长期以来,有颌脊椎动物的颅桁构造一直被认为是有颌类超越无颌类的一次主要的发育创新。由于缺乏相关的化石证据,先前对无颌类是否具有真正的颅桁构造的讨论主要依赖于发育生物学模型。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颅桁衍生构造(如眶鼻间隔、筛骨板)在盔甲鱼类中存在的证据。这些证据表明,盔甲鱼类至少拥有了颅桁的雏形构造,从而为颌演化的异位理论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并为探讨脊椎动物脑颅在颌的起源之前如何重组提供了新资料。

  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的资助。

  浙江曙鱼(来自中国浙江4.3亿年前的一种盔甲鱼类)的脑颅解剖示颅桁的衍生构造和相关特征性的神经和血管。(盖志琨供图)

相关文章

3.19亿年化石保存最古老脊椎动物大脑

近日,科学家通过扫描3.19亿年前的鱼化石,发现了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完整大脑。该大脑及其脑神经约1英寸长,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蓝鳃鱼。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这项最新发现,为摸清当今主要鱼类“鳍鱼”的神经解剖和早......

3亿年前鱼化石中发现最早脊椎动物大脑

一个多世纪前,一块3.19亿年前的鱼化石在英国一煤矿中被发现。它的头骨显微CT扫描图表明,这是迄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最古老脊椎动物大脑。据扫描,该大脑及其脑神经大约有2.5厘米长,属于已经灭绝的早期辐鳍......

海马“脾脏丢失”与“雄性怀孕”演化机制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林强研究员团队取得了“基因单个位点敲除导致整个动物器官丢失”的创新性研究进展,揭示了海马基因tlx1的特异性位点突变(tlx1A208T)调控......

研究称脊椎动物声音通讯或起源于4.07亿年前

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孙自法)包括人在内的脊椎动物使用声音通讯从何而来?一项国际最新研究称,这可能起源于4.07亿年前的共同祖先。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演化研究论......

新研究实现脊椎动物基因组复制的可视化分析

近日,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卢建国团队成功构建脊椎动物基因组复制数据库DupScan和一站式分析平台,实现了脊椎动物基因组复制的的可视化分析。相关研究发表于NucleicAcidsResearch......

研究揭示海洋鱼类的恒温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研究员林强团队和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王大志团队等合作完成的海洋鱼类恒温与环境适应机制解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发表在T......

揭示太平洋岩鱼为何能活200多年?

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对生活在太平洋沿岸水域的近三分之二岩鱼物种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并揭示了导致它们寿命大相径庭的一些基因差异。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科学》。太平洋岩鱼是生活在从阿拉斯加到加......

研究阐述V(D)J重排中RAG细胞周期性调控的分子机理

脊椎动物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会通过V(D)J重排产生多样化的细胞表面受体来识别外来抗原,参与机体的适应性免疫过程。这些在基因组上串联分布的V、D、J片段两端带有重组信号序列(Recom......

新突破!冷冻电镜技术和多尺度分子模拟相结合成效颇丰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团队受邀在CurrentOpinioninStructuralBiology上发表综述文章MultiscaleSimulationso......

科学家发现脊椎动物胚胎中最早的的免疫反应

脊椎动物的胚胎在形成初期十分脆弱,快速的细胞分裂和环境压力使它们容易发生细胞增殖错乱和凋亡,从而导致胚胎干细胞的死亡,这也被认为是早期胚胎发育失败(不育、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在缺乏专门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