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9 11:51 原文链接: 矿泉水的营养与保健

 水是构成一切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不论是动物或是植物,均赖以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以,水是生命之源泉,水也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人的体重50% - 70%是水分c含水量随年龄、性别、肌肉发达程度及体脂多少而异。体内的水分主要与蛋白质、脂类或碳水化物相结合,形成胶体状态。人体总水量中约50%是细胞内液,其余50%为细胞外液,包括细胞间液、血浆,维持着身体内环境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人可数十天无食,不可数天无水。身体缺水的感觉便是口渴,它是体内需水的信号,通过饮水即可补充所需水分。人类通过长期生活实践,逐渐发现喝了某种水源的水除了能解渴外,还能促进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甚至可以延年益寿;用某种泉水浴身或浸泡四肢还可医治某些皮肤病,或安神镇静,也使一些慢性病加速康复。古今中外,人们神化的水源便是天然矿泉水。远在古罗马时代,欧洲一些地方的矿泉水就被人们奉为“圣水”,用以医治疾病。我国利用矿泉水治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已有3 000年历史。古代文献郦道元《水经注》中有“鲁山皇女汤,饮之愈百病”,《醴泉铭》有“醴泉出京师,饮之痼疾皆愈”的记载。这表明,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懂得饮用矿泉水,不但可强身壮体,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对于某些难治的顽疾,也有一定效果。根据有关记载,在浙江绍兴柯岩风景区,有一个自然出露的矿泉水源,相传已有600余年历史,民间称之为“天医菩萨圣水”。逢年过节,方圆百里的人群蜂拥而至,叩拜“天医菩萨”恩赐圣水,祈祷水到病除。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矿泉水的防病治病作用蒙上了一层神秘、迷信的色彩,广为流传。但这毕竟缺乏科学依据,甚至被人利用为愚弄人群的工具。现代科学分析和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饮用矿泉水的居民,某些疾病和肿瘤的发病率与患病率明显低于饮用其他水源水的当地人群,而且生长发育指标增长,平均寿命延长。水质化学分析也表明,矿泉水除了无污染外,其所含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也有别于其他水源。这就是矿泉水具有营养与保健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正是其他纯净水、蒸馏水等所望尘莫及的。
 
  天然矿泉水的水体来源于大自然降水。经过数-年乃至数百年的地下长距离渗入、循环和运移,与地层裂隙的岩石硅酸盐和矿物元素等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溶滤了大量有用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所以,_般矿泉水的年龄总有数十年之久。由于矿泉水在地下深循环,交替迟缓,有良好的封闭条件,不受外界污染影响,保证了水质卫生、清澈纯净。世界各地的矿泉水水源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矿泉水赋存条件及形成机理各异,水化学特征种类繁多,各国制定的标准中,其营养和有益成分的界限指标也有不同。
 
  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还确定了达到矿泉水标准的界限指标,如锂、锶、锌、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硒、游离二氧化碳及溶解性总固体。其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上述成分,即可称为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还规定了某些元素和化学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的限量指标和卫生学指标,以保证饮用者的安全。根据矿泉水的水质成分,一般来说,在界线指标内,所含有益元素,对于偶尔饮用者起不到实质性的生理或药理效应。但如长期饮用矿泉水,对人体确有较明显的营养保健作用。以我国天然矿泉水含量达标较多的偏硅酸、锂、锶为例,这些元素具有与钙、镁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骨骼钙化,防治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脏,降低心脑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偏硅酸含量高低,是世界各国评价矿泉水质量常用、重要的界限指标之一。矿泉水中的锂和溴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具有安定情绪和镇静作用。长期饮用矿泉水还能补充膳食中钙、镁、锌、硒、碘等营养元素的不足,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预防肿瘤,防治高血压、痛风与风湿性疾病也有着良好作用。此外,绝大多数矿泉水属微碱性,适合于人体内环境的生理特点,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疲劳恢复。
 
  天然矿泉水足宝贵的矿产资源,其开发除受市场因素影响外,还受水量限制。为此,国内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利用高科技手段,对自然水进行综合处理,使之与天然矿泉水一样,有着丰富的营养内涵,可发挥同样的保健作用。相信这类健康水的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必将逐渐拨正目前我国饮水的误区,并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将使我国饮水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关文章

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墨雅于彩,素色为上

她师从建筑泰斗梁思成、莫宗江,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她设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为世界一流博物馆;2022年7月,由她领衔设计的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落成;她就是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应用......

透明木材有望很快取代塑料

印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透明木材有望替代玻璃或者塑料,用于制造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包装以及生物医学设备。透明木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可减少对环境的生态影响。此外,其成本效益是玻璃的5倍,......

谁说城市地标,只看高度?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筑。而且在方案中对新建250米以上的建筑,也提出要进行严格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超......

亚马孙发现古代建筑

激光雷达揭示了玻利维亚亚马孙地区拉美裔前的低密度城市生活。论文作者供图 激光雷达揭示了玻利维亚亚马孙地区拉美裔前的低密度城市生活。论文作者供图科学家在亚马孙西南部发现了11个此前未知的Cas......

绿色建筑低碳发展,且看各国如何大显神通

科斯廷家的屋顶绿地列车新城社区景观巴林世贸中心大楼远景绿色建筑是在全生命周期保持低能耗且实现环境友好的建筑。通过节能技术和设计提升低碳水平、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绿化屋顶改善局部循环……近年......

92岁著名建筑学家陈志华逝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方面获悉,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20日晚1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公开资料显示,陈志华教授1929年9月2日生于浙江......

这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又填一得力悍将

“双一流”A类高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迎来新任系主任。据微信公众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消息:12月21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全院大会上,如恩创始合伙人胡如珊受任为建筑......

致敬百年建筑经典——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

12月3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的“致敬百年建筑经典——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暨新中国70年建筑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政协礼堂(旧)、中国科学......

DIN发布建筑业标准服务手册(STLBBau)

2019年11月,新一代建筑业标准服务手册(STLB-Bau)——建筑工程领域著名的数字文本数据库——正式发布。该手册此次全面彻底的修订,使得STLB-Bau不仅拥有了现代化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更直......

中国(深圳)建设工程测试及质量大会将在深圳召开

今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圳质量年”,11月3日,中国(深圳)建设工程测试及质量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交流会(以下简称大会)将在深圳召开。据大会秘书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韦庆东副研究员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