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22 20:34 原文链接: 研究人员首次制备各向异性纳米复合稀土永磁多层膜

多层膜的XRD谱

  近日,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磁性材料与磁学研究部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了硬磁相、软磁相和隔离层组成的各向异性纳米复合稀土永磁多层膜。

  科研人员认为,制备和研究各向异性纳米复合稀土永磁多层膜材料,对弄清交换耦合机制和继续提高纳米复合磁体的磁性能十分重要。

  软磁材料的磁性能特征就像个子高高的瘦子,而硬磁材料的磁性能特征就像个子矮矮的胖子。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研究思路就是将这两队胖子和瘦子组成一个联合战斗小组,从而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各自的优势条件。要实现这个目的,胖子和瘦子要充分结合在一起,最好是一个间一个地在纳米尺度整齐排列。但这之前还要突破几个技术难点。

  首先,要让软磁材料和永磁材料两相整齐地排列,需要在高温下生长材料,而高温会导致不同材料间的元素扩散,从而无法形成两个不同的相。磁性材料与磁学研究部的科研人员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加热衬底上生长取向的硬磁层,同时采用在软磁和硬磁层间插入非磁性隔离层的思路,由此成功制备了硬磁相、软磁相和隔离层组成的各向异性纳米复合多层膜。

  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还研究了非磁性间隔层和硬磁层厚度、硬磁相和非磁性层材料、硬磁层织构对有效临界关联长度以及软磁层和硬磁层间的交换耦合的影响。

  各向异性纳米复合多层膜的成功制备以及间接和长程交换耦合作用的相关工作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促进了永磁体的磁性能的提高。各向异性的纳米复合永磁薄膜可以直接应用于微型马达和传感器等。如果这种实现各向异性纳米复合永磁体的思路能成功地应用于块体材料,将会大大降低稀土永磁材料的成本,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勀杰亮相Cials2023:为客户提供专业纳米影像整体解决方案

2023年3月22日,2023成都国际分析测试与实验室技术设备博览会(Cials2023)隆重开幕。勊杰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林明茄经理做客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间,介绍了勀杰努力提供客户完美的解决方案并......

2022年稀土科技奖获奖名单发布,一等奖6项

近日,2022年度稀土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示。......

稀土双硅酸晶体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发光团队与四川大学、广州大学等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合作,在稀土双硅酸晶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ChemistryOfMaterials。稀土双......

纳米结构扭曲程度首次实现控制

美国密歇根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显示,由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的微米大小的“蝴蝶结领结”,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扭曲形状,并能被精确控制。这一进展为轻松生产与扭曲光相互作用的材料开辟了道路,为机器视觉和药物生产......

中国专家研发仿生纳米递氧系统或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

记者15日获悉,中国专家携手研制了一种仿生纳米递氧系统(MFP),可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缺血再灌注治疗,有望延长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窗。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主任团队和复旦......

我国学者在纳米孔道多肽测序及酶串扰效应上取得进展

图纳米孔道单分子检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酶串扰效应示意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27806、21834001)资助下,南京大学龙亿涛教授团队基于精准设计的生物纳米孔道单分子界面、单分子......

五位一体推动政产学研用资19位院士齐聚2023纳博会

2023年3月1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指导,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主办,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

研究揭示稀土矿床成矿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团队利用微生物溶解花岗岩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对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化和分异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GeochimicaetCosmochi......

脂质纳米颗粒有望“大显身手

在应对新冠肺炎的鏖战中,脂质纳米颗粒(LNP)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引发极大关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月22日报道指出,除用于研制新冠疫苗,LNP还可应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不过科学家们仍面临着降低其毒性,......

挑战科学前沿的“时空极限”

不论是体育赛事还是科学探索,挑战极限一直是人们的梦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龚旗煌团队长期致力于挑战科学前沿的“时空极限”研究,助力人们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我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