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30 15:14 原文链接: 研究团队利用氢溢流原位调控催化剂电子结构获进展

  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对实现高效生产目标产物有重要意义,催化活性中心电子结构的调控是高效催化剂开发的关键。然而,在催化反应发生的真实条件下,催化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易受反应温度、吸附物种等影响,使其难以维持在最利于目标产物生成的状态中。在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电子结构进行精准调控,是催化研究的难点和重要方向。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覃勇和副研究员高哲团队,基于前期对氢溢流促进的双组分催化剂协同效应(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10,4166)的认识,进一步提出利用氢溢流原位精准调控催化活性中心电子结构的方法,提高催化剂对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In situ tuning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catalysts using controllable hydrogen spillover for enhanced selectivity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研究人员利用模板辅助的原子层沉积(ALD)方法,设计并制备出Pt和CoOx纳米颗粒空间分离的CoOx/yAl2O3/Pt催化剂(y为ALD循环数)及对比催化剂CoOx/50Al2O3(图1a-f)。对于CoOx/yAl2O3/Pt,Pt和CoOx纳米颗粒分别位于Al2O3纳米管的内壁和外壁,Al2O3层的厚度可通过改变ALD循环数进行精确调节。当ALD循环数为50和100时,Al2O3层的厚度分别为7nm和14nm。催化剂的高角环形暗场STEM图和EDX元素分布图进一步证实Pt、Al2O3及CoOx的空间分布位置(图1g-l)。H2-TPR、H-D交换及WO3变色等实验表明,H2在Pt纳米颗粒上解离,产生的活性氢物种可通过Al2O3层的微孔或缺陷溢流到CoOx纳米颗粒上,溢流氢的量随Al2O3层厚度增加而降低。这表明通过改变Al2O3层的厚度,实现对氢溢流的精准调控。

  该研究以CoOx催化的苯乙烯环氧化反应(TBHP为氧化剂)为探针反应,考察氢溢流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对于CoOx/50Al2O3,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为74.3%。反应前的H2预还原处理(350oC)未能增加其选择性,可能是由于预还原的钴物种在TBHP条件下再次被氧化;反应氛围中引入氢气(H2-TBHP条件)也未能增加其选择性,可能是由于催化剂中缺少解离H2的Pt粒子,不能发生氢溢流。然而,CoOx/50Al2O3/Pt在H2-TBHP条件下表现出显著增加的环氧产物选择性(从74.3% 到94.8%),表明引入氢溢流对提高选择性起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氢溢流距离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当溢流距离小于9nm(ALD循环数y小于65)时,催化剂在H2-TBHP条件下的选择性相比在TBHP条件下显著提高;其中溢流距离为7nm(y等于50)时,选择性提高幅度最大;当溢流距离超过11nm(y大于80),催化剂选择性基本没有提高,表明精确可控氢溢流对选择性提高有重要意义。

  为揭示选择性增强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一系列实验和表征。研究表明,催化剂中Pt和CoOx的粒径(TEM和XRD)、催化剂孔结构(N2吸脱附)、反应中自由基的种类(EPR)、氧化剂的浓度(改变TBHP/苯乙烯比例)等不是选择性提高的原因。进一步利用XAFS技术对催化剂反应前和反应中钴的电子状态进行表征(图2a-c),对于CoOx/50Al2O3/Pt在H2-TBHP条件下,催化剂中的钴物种被部分还原到较低价态(CoO)。然而,CoOx/50Al2O3在TBHP条件及CoOx/100Al2O3/Pt在H2-TBHP条件下,催化剂中的钴物种被部分氧化为Co3O4。催化剂XANES原位谱的线性拟合结果(图2d)与该结论一致。上述研究表明,当环氧化反应中引入可控氢溢流时,反应中钴物种处于更低价态,导致显著提高的催化选择性(图2e)。该方法具有普适性,有望进一步应用到其他反应中。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北京光源和上海光源的支持。

图1.催化剂CoOx/50Al2O3、CoOx/50Al2O3/Pt和CoOx/100Al2O3/Pt的结构示意图(a-c)、TEM图(d-f)、高角环形暗场STEM图(g-i)及EDX元素分布图(j-l)

图2.催化剂非原位和原位Co K边XANES图 (a-c),原位XANES谱的线性拟合结果(d)及选择性提高的机制(e)

相关文章

氧化物催化剂与氧化物载体间存在界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傅强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并且驱动In2O3颗粒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

新方法可直接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催化剂颗粒温度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单个工业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三维时空分辨测量方法,揭示了强放热的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催化......

高达5500小时!厦大团队创制超高稳定性催化剂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野、傅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等,创制出高达5500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催化剂合成方法,实现高效制甲醇

记者2月24日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采用光诱导—邻近沉积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双原子位点的距离,产生优异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二氧化碳加氢近100%选择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

催化剂粉末的漫反射测量|安捷伦Cary5000搭配HarrickPrayingMantis助力催化剂粉末研究

氧化铝(Al2O3)因其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常被作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石油化工等领域。 当氧化铝作用在脱硫或氢化反应时,催化剂上的活性相通常由镍金属纳米......

哈工大科研团队提出界面电子耦合机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王振波教授团队在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设计钴-氮-铬跨界面电子桥打破制约活性-稳定性转换以实现超稳定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为题发表在《德国应......

新型催化剂实现高效全分解水制氢

高效全分解水制氢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宽光谱捕光催化剂全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可显著促进Ir/BiVO4......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研究员王晓东、研究员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化剂表现出优于单原子催化剂的......

院士领衔!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与研究员王晓东、林坚团队,联合福州大学教授林森等,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