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6 13:53 原文链接: 研究揭示舌头上微生物分布

图片来源:STEVEN WILBERT AND GARY BORISY/FORSYTH INSTITUTE

  微生物在我们的肠道和口腔中无处不在。一项发表在《细胞报告》的研究表明,住在我们舌头上的“同伴”并不是随机混合在一起的,相反,他们似乎更喜欢和自己的同类生活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种族分成不同的群体。

  研究人员首先刮擦了21名健康志愿者的舌头,然后,他们使用荧光标记来识别特定的细菌群,其中一些细菌是为我们提供营养的。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准确地看到每个细菌在舌头表面的位置。

  研究人员称,这些细菌无一例外地形成了紧密结合、界限清晰的同一物种集群。

  在显微镜下,这些集群就像一条微生物彩虹。例如图片中,红色的放线菌生长在舌头的上皮组织(图中灰色部分)附近,而青色的罗思氏菌则在其他群落之间形成长长的斑块。绿色的链球菌在舌头的边缘形成薄皮,在内部形成细长的静脉。

  通过观察这些图像,研究人员可以猜测这些菌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生长的。

  尽管科学家已经从DNA测序中了解了人体中存在哪些微生物,但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详细地观察到舌头的微生物群落。研究人员表示,观察不同物种在哪里聚集以及它们如何组织自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细菌如何运作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

相关文章

雄性小鼠肠道微生物会影响后代健康

据新一期《自然》发表的论文表明,雄性小鼠肠道微生物组的紊乱可能会影响其后代健康。众所周知,导致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失衡的环境因素会塑造宿主的生理和疾病相关反应。但父系肠道微生物组对后代的影响尚不明确。为......

减少白色污染,含微生物的可降解“活塑料”面世

一种嵌入微生物的新型塑料可帮助减少塑料行业的环境足迹。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它充满细菌孢子,当暴露于堆肥中的营养物质时,会在其生命周期结束后逐渐发......

微生物所举办噬菌体资源库建设研讨会

4月26日,噬菌体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和mLife期刊联合承办。会上,微生物所所长钱韦阐述了噬菌体库建设对应对耐药问题的重要性,希......

印遇龙:“减抗”助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4月26日在重庆市荣昌区落幕的抗微生物药物减量化路径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作了题为《微生物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秸秆投入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多碳库形成

区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有机碳是确定土壤有机碳库形成的关键。在施肥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周转和积累受肥料类型和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调控。不同肥料投入有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对其利用策略,从而......

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当下,诸如登革热、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如何面对这些感染性疾病带来的挑战?又该如何构建一套完......

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CBIFS2024论坛开幕盛典,汇聚食品安全智慧共筑安全防线

四月的青岛,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温暖的春风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4月11日,备受瞩目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CBIFS2024)在青岛银沙滩温德姆至尊酒店盛大开幕。......

体内建“特效药厂”,这株细菌可治慢阻肺

走进猪场和猪近距离接触、带着吸奶器取猪奶、从猪奶分离的3000多株微生物中筛出一株良菌、研究猪奶分泌机制……5年前猪场采样的场景,尹佳仍记忆犹新。这个湖南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原本对动物营养研究“一窍不通......

高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创制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和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发现大丽轮枝菌细胞壁降解酶既可作为跨界RNA干扰靶标基因,还可作为效应蛋白调控棉花抗黄萎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