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12 07:57 原文链接: 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实验

  • 酶消化法

  • 胰蛋白酶消化法

           

实验方法原理

胶质细胞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和表达丰富的分泌产物,它含有大部分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及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离子通道、神经活性氨基酸亲和载体、细胞识别分子,并能分泌多种神经活性物质(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等)。

神经细胞(神经元)不易培养,只有在适宜情况下,如接种在胶原底层上,或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和胶质细胞因子时,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长出突起等现象,但很难使之增值。而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比较容易培养的成分。


实验材料

大鼠

试剂、试剂盒

MEM FBS 胰酶 EDTA D-Hanks’液

仪器、耗材

眼科剪 滴管 离心机 培养皿 CO2培养箱

实验步骤

1. SD 大鼠经低温麻醉后以碘酒和75%乙醇消毒,无菌操作下,断头放入预冷的D-Hanks’液中,在解剖显微镜下取大脑皮层并除去脑膜。

 

2. 剪碎组织成1 mm大小,加入胰酶-EDTA消化液并放入 37℃孵箱内消化20 min,中间摇晃一次。

 

3. 随后用滴管吸出组织转移到装有预冷的 MEM+10%FBS(Glial Medium,GM)的离心管内终止消化液作用5 min。

 

4. 吸出组织转移到另一支装有冷的 GM 的离心管内,用火焰抛光的巴斯德滴管吹打数次,静置后取上清并吸到另一支离心管内。重复上述步骤 2~3 次。

 

5. 所得上清于800 rpm 离心5 min,弃上清,管内加入新鲜培养液并吹打成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调整细胞密度1.5×105/cm种入 25 cm培养瓶,放入孵箱培养。以后每隔2~3 d 进行全量换液。

 

6. 摇床振摇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培养至7~10 天,换液后放入孵箱继续培养24 h,取出拧紧培养瓶盖,于37℃恒温摇床上280 rpm 摇 动18 h。此时寡突胶质细胞 90%以上在培养悬液内而与瓶底贴壁的星形胶质细胞分离。

 

7. 分离培养悬液内的少突胶质细胞:吸出悬液至离心管内950  rpm 离心10  min,弃上清后管内加入新鲜GM,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按1.5×105/cm种入预先用100 µg/L 多聚赖氨酸包被好的 35 mm 培养皿培养。24 h 后换成DF12+N2 的无血清 培养液,此后每三天半量换液1 次。

 

8. 瓶底星形胶质细胞的继续培养:25 cm培养瓶内的星形胶质细胞用D-Hanks’液洗2 次后常规传代,以 1.5×105/cm种入预先用100 µg/L 多聚赖氨酸包被好的35 mm 培养皿培养。培养液为GM,每三天半量换液1 次。附GFA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图片。


图1:星形胶质细胞(GFAP 鉴定)

 

            展开           
注意事项

做原代混胶细胞,相对来说比较好养。


相关文章

大脑免疫细胞的子集被确定与认知和记忆有关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小胶质细胞(大脑的免疫细胞)的一个子集在早期大脑发育、认知和记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发现让我们对这些细胞的工作方式有了更好的了解,并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铺平道......

效仿人脑节能,可用于AI的大型类脑神经网络实现

在《自然·机器智能》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所(CWI)科学家展示了类脑神经元如何与新颖的学习方法相结合,能够大规模训练快速节能的尖峰神经网络。潜在的应用包括可穿戴人工智......

纳米机器人手术刀群

当谈到对抗被称为胶质母细胞瘤的致命脑癌时,选择非常有限。一个加拿大研究小组采取了一种新的方法。他们诱使癌细胞吸收碳纳米管,然后通过使用磁力旋转碳纳米管来撕碎这些细胞。对小鼠的治疗缩小了肿瘤的大小并延长......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新机制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由于其不良的临床结果和未经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OS)短(约为7个月),构成了一个难以克服的挑战。GBM在生物学和病理学上具有侵袭性浸润生长、微环境免疫抑制和广泛的新生血管形......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人类罕见的神经胶细胞瘤的新型疗法

弥漫型内因性桥脑神经胶细胞瘤(DIPG,DiffuseIntrinsicPontineGlioma)是一种致命性的小儿脑瘤,患者常常会在诊断后的一年内死亡,由于肿瘤的位置,进行手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化疗......

科学家阐明摄食全过程的序列性神经调控机制

自然环境变幻莫测。自然界中的动物即使在摄食过程中也需要时刻关注环境中的各种线索,一方面有助于及时发现危险,另一方面利于获取更多资源。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细致分析动物多种自发行为的手段,科学家主要利用摄食......

刘明院士团队:自旋神经形态器件研究新进展

生物启发脉冲神经网络架构有望通过模拟人脑的高算力、高并行度、低功耗等特性,解决冯·诺依曼架构存储墙和能效瓶颈等问题。然而,面向构建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硬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传统CMOS的神经......

新材料实现视神经最长距离再生

记者27日从首都医科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李晓光团队在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团队指导下,联合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团队,利用生物活性材料(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壳聚糖)促进成年大鼠完全离断的视神经长距离再生,并恢复......

Nature:重大发现!揭示一种修复神经元DNA损伤的新策略

 “不使用它就会失去它”,这句格言被广泛地应用于从我们的肌肉到我们的头脑的一切,特别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然而,当涉及到大脑时,这种使用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虽然使用脑细胞可能确实有助于在整个......

Cell:科学家揭示光调节机体代谢过程的神经分子机制

研究表明,人造光(artificiallight)是引发机体代谢紊乱的一种高风险因素,然而,光调节机体代谢背后的神经机制,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Light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