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09 15:00 原文链接: 科学解读:为什么说“核雾染”不可信?

  为什么说“核雾染”不可信?福岛核事故对我们有何启示?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核学会组织专家编写的《科学解读公众关注热点》之核科学与技术章节解答了公众对核电安全的困惑。

  有文章称,雾霾是由燃煤排放的放射性铀粉尘电离大量的空气分子和粉尘颗粒所致,从而引出了“核雾染”的说法。自古以来,地球上的辐射无处不在。天然辐射来源于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和地壳本身。我国公众所受辐射照射平均约3.1毫希/年,其中0.36毫希/年来自宇宙射线,其他2.74毫希/年来源于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

  铀是天然放射性物质中的一种,天然铀中99.3%是铀-238,其半衰期长达40多亿年,放射性很小。人类在天然辐射环境中繁衍生息,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各种射线的辐射。天然铀产生的照射占总剂量的份额小于千分之一。我国煤中铀的含量平均为130贝可/千克,雾霾较多的北京为121贝可/千克。我国土壤中铀的含量平均为81贝可/千克,北京为40贝可/千克。北京煤中铀浓度不高,土壤中铀浓度很低。雾霾与空气中铀浓度不相关,“核雾染”的说法没有事实和科学根据。

  福岛核事故启示我们什么?福岛核事故警示人们要预防超强自然灾害对核电厂安全的影响,警示核电国家全面审查在运、在建核电厂,进一步加强核安全防范措施。重点是完善针对极端外部事件的设防能力,以保证小概率但后果严重的超设计基准事故在选址和设计中得以恰当考虑,维持适当的安全裕量。改进和强化严重事故管理,加强培训与监管,进一步完善系统性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持续提高严重事故有效预防和缓解能力。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国全面审查在运核电厂,有针对性地提高安全措施,如增高海堤防护墙、增设移动供电设备、增加非能动蓄水池等;制定和实施核电厂安全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新建核电厂安全要求等,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厂进行安全评估,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编制出台了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了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

相关文章

助力新型实验室建设,精准对焦安全与可持续

——新型实验室场景的安全与可持续建设论坛成功召开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3)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会议同期,由中国分析测试协......

两核重组,催生“聚变”发展加速度

“在核电领域,我们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逐步转向领跑。核电研发设计、建造能力、装机规模、运营业绩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在8月22日举行的两核重组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说。据......

齐齐哈尔坍塌事故致11死,涉事施工企业承揽政府工程

7月23日,齐齐哈尔市第34中学(下称:34中)体育馆屋顶发生坍塌事故。目前,现场搜救工作结束,此次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这是7月24日拍摄的齐齐哈尔市第34中学体育馆楼顶坍塌事故搜救现场。经现场初步......

锂离子电池组、移动电源将在8月被实施CCC认证管理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

岛津亮相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论坛

2023年6月26日-2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12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

TUV南德携手中国德国商会,共助无线设备网络安全新发展

6月26日,TU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UV南德")与中国德国商会共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无线设备的网络安全:企业必须知道什么"的研讨会。TUV南德北亚区行销......

探秘“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有何安全“盾牌”?

在福建省南部,有一座名叫云霄的小城。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在这座小城诞生、成长,它承载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从并跑到领跑的战略使命,始终以安全为中心。“华龙一号”的批量化建设首个项目——......

不断创新,勇于“前进”丨中检维康亮相重庆CBIFS2023

2023年3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CBIFS2023)在重庆开幕,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家知名厂商,在本次论坛上集中展出食品安全分析、微生物和快速检测最新产品与解决方案。第十五届中......

前处理技术盛会——重庆举办食品检测样品前处理专题论坛

2023年3月18日,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重庆举办(相关链接:促高质量发展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开幕)会议同期举办了“食品检测样品前处理专题论坛”,......

新工具可提前30天预测粮食是否安全

奥地利科学家的开发的一种新工具能预测一个国家未来最多30天内面临食物获取不足(或粮食不安全)的个体比例。作者指出,这种工具有望指导面临粮食不安全风险的国家制定决策,从而做出更及时的响应。相关研究近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