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01 11:02 原文链接: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部分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10月28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位于董铺湖畔美丽的科学岛上崭新的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大楼在和煦阳光下熠熠生辉,来自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著名高校的100多名代表莅临现场,共贺国家“十一五”大科学工程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部分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目标是要建设稳态强磁场极端实验条件,以便满足我国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前沿探索对于稳态强磁场等极端实验条件的需要。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工程方案,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建设工期为五年,但从第三年起陆续建成的实验装置可以先期投入试运行,进入“边建设、边运行”阶段。

  经过两年半的建设,目前,强磁场科研楼和实验厅已顺利竣工启用,两台高场磁体装置和七种实验测试系统已经建成。这两台超导磁体以其独特的先进性受到用户的青睐:一台是迄今国内最高水平的核磁共振实验系统;另一台是国内最高稳态磁场的磁体,其上配置有中心科技人员自主研制的、也是国际上迄今唯一的STM-AFM-MFM三种显微镜组合测量系统。至此,上述装置正式开始对国内外科研用户开放,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标志着稳态强磁场大科学工程建设正按计划顺利推进,跨入了边建设、边运行的新阶段,同时开创了装置建设、部分开放运行与科学产出紧密结合同步推进的大科学工程管理新模式。

  在稳态强磁场部分实验装置试运行典礼仪式上,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英俭、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许武、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永飞、中科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先后致辞,对部分装置开始试运行表示祝贺,对支持该项大科学工程的各单位和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表示对该大科学装置的后续建设和完善从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同时也希望并欢迎国内外的科学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使它在促进我国科学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科技委员会主任由北京大学甘子钊院士担任,副主任由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魏宝文院士和武汉物数所叶朝辉院士担任。在随后举行的第一次科技委员会会议上,刘鸣华代表中国科学院向与会的委员颁发了聘书。委员们听取了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工程总经理匡光力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张裕恒院士、总工程师高秉钧研究员关于稳态强磁场装置建设总体情况、实验装置研制进展、研究计划、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汇报,委员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商讨了用户委员会组成办法及工作机制等。

  参加稳态强磁场部分实验装置试运行典礼的主要嘉宾有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科技委员会成员潘垣、范守善、沈学础等十位院士;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国际咨询委员会主任、美国肯塔基大学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曹钢教授、咨询委成员、美国乔治亚大学胡小平教授,以及来自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哈佛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外30多个著名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化学所、半导体所、理化所、植物所、细胞所、有机所、金属所、固体所、西北有色冶金院等十几个研究院所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安徽省科技厅等有关方面的领导;正在国外访问的中科院常务副院长兼强磁场实验装置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白春礼院士和中科院主管基础科学研究及大科学工程的副院长詹文龙院士也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

  在10月28日下午和29日连续举行的强磁场科学研讨会上,七位国际著名的强磁场科学领域的专家应邀作了专题报告,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上在强磁场条件下多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和机遇;29日下午还召开了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用户委员会首次会议。

  

  与会嘉宾为稳态强磁场部分装置试运行揭牌

  

  科技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相关文章

丘成桐:基础科学发展的成果不是立竿见影的

基础科学是创新的源泉,只有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力,推动应用科学革命性发展。菲尔兹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被《纽约时报》誉为“数学王国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大教授万惠霖辞世,享年86岁

据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催化成就奖获得者,厦门大学教授万惠霖先生于2024年4月28日......

王志珍:女性不需要照顾,需同等条件下受到平等对待

近日,2024中关村论坛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激发她活力,创造新动能”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志珍在论坛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全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算中心正式启用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算中心正式启用。记者获悉,作为中央实验室(CRFs)之一,此次智算中心的启用标志着该校算力发展翻开新的篇章。该中心按照国家A级标准及国际T3+标准规划建设,采用风冷与液冷混......

丘成桐:基础科学发展不是立竿见影,需要一些时间

4月27日,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在2024中关村论坛举办期间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基础科学的发展不是立竿见影,一般来讲要5年到10年才看......

《自然》:巧制正丁醛,新型多相催化体系立大功

《中国科学报》4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山西煤化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曹直团队与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在多相催化剂上实现了丙烯氢甲酰化超高区域选择性制取正丁醛。因正......

科技部等8个部门:持续加强科技伦理宣传教育

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国防科工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省、......

一粒种子的“持久战”

1956年,中国科学院的14名青年背起行囊离开北京,踏上前往陕西的列车。火车开动后,有同行者惊讶地问一位戴眼镜的瘦高个儿青年:“背包里怎么带了这么多草根?”他回答说:“西北可能需要。”这些青年是为了响......

中国天眼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其中FAST优先和重大项目之一的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发现了650余颗脉冲星......

我国科学家实现二维金属碲化物材料的批量制备

4月3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二维金属碲化物材料的重要进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的批量制备方向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