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4 20:12 原文链接: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对细胞培养的危害

1.   支原体污染的普遍性

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领域遇到的性问题,据文献报道,综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TCC)等机构收到的相关数据,世界各国细胞系支原体污染的平均比例为30-60%。该数据未统计中国大陆的数据,但可以确定,大陆地区的支原体污染比例与此相当,或更严重。

2.   支原体污染的危害

根据已发表的支原体污染研究文献,支原体污染细胞后,几乎能影响每一个细胞参数。

1)   支原体污染可能导致细胞染色体的异常和损伤,改变细胞的代谢、生长、形状、附着。

2)   支原体影响被污染细胞的基因表达。相关研究表明,支原体污染的细胞系与对照组比较,有多达200个基因表达差异达2倍以上。

3)  导致MTT等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严重错误。支原体对MTT有额外还原作用。

4)  支原体污染能耗尽营养物,促进代谢积累,重度支原体污染导致pH改变。

5)   诱导或抑制细胞因子表达,并改变培养细胞的代谢、增殖特征及形态。支原体污染可以直接影响L-arginine的代谢

6)   支原体污染可以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这对于开展人体免疫细胞的肿瘤治疗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3.     支原体污染的隐蔽性

支原体大小约0.1 - 0.6微米,体积比病毒稍大,轻度到中度的支原体污染不会明显改变细胞培养液的浑浊度和pH值,也不会导致细胞形态或生长速度的明显改变,所以科研人员很难及时发现体外培养的细胞已经被支原体污染,进而改变了基因表达谱,显示虚假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不排除支原体污染因素,很多实验结果往往缺乏说服力。2013年,Ding级期刊《Nature》明确要求,在涉及细胞培养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进行支原体检测,并排除其影响。




相关文章

《细胞》:新研究揭示不对称性是如何造就生命的

受精卵在最初阶段所分裂出的两个细胞对发育的作用并不相同,它们分别形成了胎儿以及为胎儿提供营养的组织。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提高体外受精(IVF)的成功率。生命是不对称的。虽然人类的五官和四肢看起来大致对称......

中国首部细胞外囊泡英文书籍全球首发

近日,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教授王前和南方医院教授郑磊担任主编的中国首部细胞外囊泡英文书籍ExtracellularVesicles:fromBenchtoBedside(《细胞外囊泡——基础研究与临......

Nature丨团队合作解析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细胞基础

哺乳动物复杂性状的性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与雄激素密切相关。然而,性别差异的分子和细胞特征及其雄激素的调节仍然缺乏。 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分子细胞卓越......

他们在“无人问津”的小岛培育出举世瞩目的克隆猴

中国最有名的猴子,除了孙悟空外,大概就是“中中”“华华”了。2018年初,这两只小猴睁着懵懂的大眼睛,登上国际期刊《细胞》封面,成了举世瞩目的大明星。作为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它们的诞生开启了实验动物......

研究多年,只为“挖一口深井”

“赶巧了,实际上这两项工作我们‘磨’了很多年了。”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提及一个月内在《细胞》和《自然》连发论文,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张余一语道出科研背后的艰辛。过去十几年......

医药狂掀涨停!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检测等概念走高

大家好!来一起关注上午的市场行情及最新资讯~5月8日,A股市场小幅低开后震荡下行,截至上午10时56分,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幅有所扩大。行业板块上,上午医药、农业、银行等板块表现居前,煤炭股盘中走高;......

挑战传统假设,研究揭示细胞有非基因组信息系统

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科学家一项新研究提出,细胞拥有一个此前未知的、独立于基因组的信息处理系统,使它们能够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交叉科学》(iScience)杂志。图片来源:《交叉......

免疫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获揭示

γδT细胞是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在各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病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杨美香与教授尹芝南团队合作,在γδT细胞代谢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揭示了免......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新机制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过非蛋白......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