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3 10:40 原文链接: 细胞外囊泡(细胞微粒、外泌体)检测(一)

细胞外囊泡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指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直径从40nm到1000nm不等。胞外囊泡主要由微囊泡(Microvesicles,  MVs)和外泌体(Exosomes, Exs)组成,微囊泡是细胞激活、损伤或凋亡后从细胞膜脱落的小囊泡,直径约为100nm – 1000nm;

外泌体由细胞内的多泡小体(multivesicular bodies)与细胞膜融合后以外分泌的形式释放到细胞外,直径约为40nm - 100nm。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细胞培养上清以及各种体液(血液、淋巴液、唾液、尿液、精液、乳汁)中,携带有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mRNA、miRNA等,参与细胞间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等过程。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艾滋病、慢性炎症疾病以及癌症中都发现细胞外囊泡水平的升高,它们很有可能成为这类疾病的诊断标志物,因此,对细胞外囊泡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细胞外囊泡的检测方法

目前细胞外囊泡(EVs)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动态光散射技术、纳米微粒追踪分析术(NTA)、流式细胞仪和ELISA等,由于通量高、用时短、操作简单,ELISA和流式细胞仪是比较常用的方法。ELISA方法容易受其他可溶性抗原的干扰,而且无法知道囊泡的大小、数量等信息;流式细胞仪不仅可以检测囊泡的大小、数量,而且通过细胞特异的标记物染色可以检测囊泡的来源,将囊泡进行分类,因此,流式细胞仪理论上是进行囊泡快速、高通量、多参数检测的最优选择。然而,传统流式细胞仪针对的样本主要是细胞,散射光的检测极限通常是300-500nm,而大多数细胞外囊泡的直径都在300nm以下,由于无法与背景噪音区分,直径小于300nm的细胞外囊泡很难被检测到,因此,囊泡数量往往被低估,检测结果自然也不准确[1]。

Apogee流式细胞仪的三大优势

(1)最灵敏的散射光分辨率

英国Apogee公司的A50-Micro突破传统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极限,优化的光学模块和优异的散射光检测能力使得A50-Micro具有无法匹敌的灵敏度(<100nm)和最好的光散射分辨率(10nm)。图1展示的是A50-Micro与传统流式细胞仪(F500)及一些新型流式细胞仪(Gallios、Influx)的技术对比[1],通过前向角散射光FC500只能勉强区分0.5μm和0.9μm的微珠,0.5μm以下的微珠则完全无法区分;Gallios和Influx在散射光检测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可以区分0.3μm和0.5μm的微珠,但0.3μm以下的微珠还是无法区分;而Apogee A50-Micro可以轻松地将0.14μm的微珠和0.3μm的微珠分成两个群(Fig 1.A)。从前向角散射光和侧向角散射光的散点图中可以看到,无论是FC500还是Gallios或Influx都只能部分的将0.3μm的微珠与背景噪音区分开,而A50-Micro可以清晰地将0.3μm的微珠与背景噪音完全区分开(Fig1.B中绿色数据点),并且只有A50-Micro可以检测到0.14μm的微珠(Fig1.B中紫色数据点)。这些结果说明,利用Apogee A50-Micro突出的高灵敏度和分辨率,我们可以轻松地将直径相差10nm以上的细胞外囊泡样本进行分群、计数、分析。另外,多达9通道荧光检测器,可以灵活使用细胞外囊泡特定抗原荧光抗体进行囊泡来源、数量的精确分析。Apogee A50-Micro是市场上唯一能够通过散射光检测小至100nm小颗粒的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外囊泡的检测上优于任何一个竞争对手。


Figure 1.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in forward scatter (FS) for microparticle (MP) measurement: (A) Beads resolution improvement: FS distribution of a blend of fluorescent latex beads (0.1/0.14, 0.3, 0.5 and 0.9 μm) with a threshold on fluorescence. (B) Background noise reduction: Scatters dot plot showing blue (0.9 μm beads), red (0.5 μm beads), green (0.3 μm beads) and violet (0.1/0.14 μm beads) beads with a FS threshold. Grey dots are background noise.
 


相关文章

Nature丨团队合作解析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细胞基础

哺乳动物复杂性状的性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与雄激素密切相关。然而,性别差异的分子和细胞特征及其雄激素的调节仍然缺乏。 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分子细胞卓越......

他们在“无人问津”的小岛培育出举世瞩目的克隆猴

中国最有名的猴子,除了孙悟空外,大概就是“中中”“华华”了。2018年初,这两只小猴睁着懵懂的大眼睛,登上国际期刊《细胞》封面,成了举世瞩目的大明星。作为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它们的诞生开启了实验动物......

研究多年,只为“挖一口深井”

“赶巧了,实际上这两项工作我们‘磨’了很多年了。”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提及一个月内在《细胞》和《自然》连发论文,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张余一语道出科研背后的艰辛。过去十几年......

医药狂掀涨停!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检测等概念走高

大家好!来一起关注上午的市场行情及最新资讯~5月8日,A股市场小幅低开后震荡下行,截至上午10时56分,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幅有所扩大。行业板块上,上午医药、农业、银行等板块表现居前,煤炭股盘中走高;......

挑战传统假设,研究揭示细胞有非基因组信息系统

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科学家一项新研究提出,细胞拥有一个此前未知的、独立于基因组的信息处理系统,使它们能够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交叉科学》(iScience)杂志。图片来源:《交叉......

免疫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获揭示

γδT细胞是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在各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病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杨美香与教授尹芝南团队合作,在γδT细胞代谢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揭示了免......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新机制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过非蛋白......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