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9 13:50 原文链接: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指胚胎着床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1],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CSP与异位妊娠总数比为1/1800~1/2216,已经超过宫颈妊娠[2]。如果早期不及时干预,妊娠物可种植于子宫瘢痕凹陷处,并且不断向子宫肌层发展,与其发生粘连、植入、穿透,甚至引起子宫破裂,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严重影响妊娠妇女的身心健康[3]。2013年WHO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剖宫产率已达55%,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生育政策越来越宽松,势必导致今后CSP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妇科医生应重视该疾病。本文总结我院近3年来19例CSP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CSP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日~2016年7月6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年龄26~38岁,停经时间38~109 d,其中有两次以上剖宫产手术者4例,阴道不规则流血者15例。 
  1.2 设备与方法 
  使用设备为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其探头频率为5~9 MHz。检查前嘱患者排尽膀胱中的尿液,采用膀胱截石体位,将腔内探头套上避孕套轻柔地放入阴道顶端,首先检查子宫、附件和盆腔,然后观察妊娠囊位置、回声的特征及周边血流信号分布情况。 
  1.3 观察指标 
  目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SP的推荐标准[4]:①宫腔内无妊娠囊;②宫颈管内无妊娠囊;③妊娠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超声下可见原始心管搏动或者仅见混合性回声包块;④膀胱壁和妊娠囊之间缺少正常肌层。观察妊娠囊大小、位置、宫颈宫腔情况、子宫切口处肌层与妊娠物的回声、血流分布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回顾分析19例确诊为CSP患者的声像图。其中后位子宫6例,前位子宫13例。包块周边或内部可见血流信号丰富者16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18例,漏诊1例由磁共振确诊,准确率为94.7%。 
  2.2 声像图特征及治疗措施 
  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分为孕囊表面型、孕囊植入型、包块侵蚀型和包块残留型。   孕囊表面型5例,子宫峡部切口处可见孕囊,孕囊大小约1.1~2.7 cm,囊内见卵黄囊,胚芽及胎心搏动(封三图4)。3例患者病变部位少量血流信号,直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清宫,2例按疗程口服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病灶大小及血供,择期超声引导下清宫。 
  孕囊植入型8例,子宫下段切口可见孕囊,局部有丰富血流信号,孕囊大小1.2~3.2 cm,囊内可见胚芽和胎心搏动,孕囊部分嵌入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肌层内(封三图5),该型患者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血流明显减少,7例择期腹腔镜下行病灶切除术,1例超声引导下清宫。 
  包块残留型3例,子宫峡部或下段呈现不均匀的包块回声,病灶周围显示不清,大小1.5~3.3 cm,可见包块内部点彩样血流分布信号(封三图6)。2例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后,超声检查见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择期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1例在腹腔镜下行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 
  包块侵蚀型2例,子宫下段前壁局部肌肉层变薄,厚度0.1~0.5 cm,峡部膨大,可见病变部位呈不均匀实性包块,其内部回声杂乱,边界不清,病变部位的血流信号丰富(封三图7)。2例患者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见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在腹腔镜下行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 
  3 讨论 
  CSP是一种病理性妊娠,早期不容易确诊,中孕期胎盘可呈低置状态,晚孕期可演变为凶险型前置胎盘。近几年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发生于剖宫产手术的妇女[5,6]。CSP病理学的特征为瘢痕部位缺乏丰富的肌层组织,收缩能力差,容易发生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导致DIC,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切除子宫来挽救生命,从而丧失了生育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确诊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约37%的患者没有症状,39% CSP患者早期仅有少量无痛阴道出血,少数患者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没有明显腹痛症状,如果患者剧烈腹痛伴有大量阴道流血、晕厥甚至休克,提示可能子宫破裂或者已发生子宫破裂[7]。 
  CSP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明确。研究者调查发现[8],约70%的CSP患者有2次或2次以上剖宫产手术史,因此研究认为多次剖宫产手术破坏子宫内膜层和肌层连续性,导致瘢痕范围增大,局部组织机化,从而影响周围血管的形成,造成血供不良和愈合不佳。国外研究者认为[9],由于子宫肌层与宫腔存在相通、微小的裂孔,这种微小的裂孔可以由任何子宫手术创伤所导致,这些手术包括剖宫产术、宫腔镜手术、子宫肌瘤剥除术、人工流产术等。过去子宫切口常采取双层缝合,即先缝合子宫全肌层,后行被褥包埋式缝合浅肌层。经过不断改进缝合技术,目前采用连续单层锁边缝合技术。有研究者推测,缝合方式的改变也可能导致CSP的发生。若受精卵着床于血运较差的子宫损伤部位,滋养层细胞可经缺损的子宫内膜面裂孔侵入肌层,形成肌层内妊娠。国内大多数研究者认为[10],该疾病的发生主要相关因素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子宫下段形成不充分、瘢痕比较宽大、子宫内膜缺乏血供修复不良、营养支持子宫的血管生长缺陷、慢性炎症导致微小裂孔等。有学者研究[11],臀先露剖宫产术的产妇再次妊娠更易患CSP,因其为择期手术,易导致子宫下段形成不佳,引起切口的愈合不良。有学者将CSP分为两种类型[12],一种类型为滋养层细胞从瘢痕部位向肌层内部深入种植,有可能穿透子宫肌层,甚至侵入膀胱,形成早期妊娠绒毛植入,可能导致妊娠早期出血;另一类型为孕囊向宫腔内或子宫峡部发展并且继续妊娠,个别患者可形成前置胎盘,并且增加了胎盘植入的发病率,因此可导致大出血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CS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早期诊断难度高,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耽误早期治疗。目前广泛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著提高了CSP的诊断率,有文献报道其敏感度为86.4%[7]。本研究结果显示其诊断符合率高达94.7%,超声下可见宫腔及宫颈管内无妊娠囊,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有心管搏动或者仅见不均质包块,瘢痕部位肌层的连续线中断或变薄,浆膜层和包块之间的正常肌层有缺如[1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病灶周围呈高速低阻的血流信号分布。超声可以动态观察病灶的变化、评估CSP的治疗效果。若超声表现为病灶逐渐变小,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说明治疗有效。若超声显示持续的胎心搏动或孕囊增大,则表明治疗无效。CSP具有较特异的声像图特点,但应与下面疾病相鉴别:①难免流产 孕囊常位于子宫峡部,没有心管搏动,宫颈管及内口常开放,周围血流信号不丰富,而CSP宫颈内口关闭,可见心管搏动;②宫颈妊娠 宫颈膨大貌似球状,宫体及峡部不大,宫颈管内见孕囊或不均匀回声,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的连续性完整,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③不全流产 常有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宫颈管及内口多为开放,切口部位周围血流信号不丰富;④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回声杂乱,其病灶内部异常丰富的低阻血流信号,然而CSP内部常无血流信号分布,其周边可见低阻血流信号。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对CSP作出快速诊断。MRI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成像,直观地观察到妊娠囊浸润深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14],但是MRI有诸多的缺点,如耗时、不方便、费用高。临床上遇到诊断困难时,可以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一旦确诊为CSP须尽早住院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选择治疗方案。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清宫术成为多数妇科医师首选的治疗方案,其治疗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和副反应少,也常作为抢救大出血的紧急措施[15]。因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暂时性栓塞,不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16]。对于少量血流的孕囊型和包块残留型,可注射甲氨蝶呤或口服药物流产,择期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对于植入型、包块侵蚀型CSP,可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待血流减少后择期在超声引导下行病灶清除术,或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瘢痕切除修补术、病灶楔形切除或子宫全切术[17,18]。   综上所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CSP的主要方法,具有经济性、直观性、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点,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指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