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3 10:25 原文链接: 美国研发出非手术注射式疫苗可预防癌症和传染病

  癌症致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可以避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而科学家可以采用免疫疗法,诱使免疫系统进入攻击模式,形成针对癌细胞的长期免疫力。美国威斯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团队研发出一种非手术注射式疫苗,这是一种可编程生物材料,能在活体内自行组装成3D结构,以对抗甚至帮助预防癌症或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这种名为介孔二氧化硅棒的微小杆状可生物降解结构能装载生物和化学药物成分,然后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递送到人体内。介孔二氧化硅棒会在接种部位自发组装,形成三维支架,就像将一盒火柴倒在桌上堆成一堆一样。支架的空隙足够大,可招募体内的树突状细胞“栖身”其中。这时,介孔二氧化硅棒中包含的药物会释放,激活树突状细胞,而这些负责“监控”异常情况的细胞在检测到有害物存在时,便会触发免疫应答。

  “纳米介孔二氧化硅颗粒已被确定可用于从内部操纵单个细胞,但这是第一次使用较大的微米尺寸的颗粒来创建体内3D支架,并招募和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免疫细胞。”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韦斯研究所前博士后研究员、韩国成均馆大学化学工程助理教授金载允(音译)说。

  被激活的树突状细胞会离开支架,移行到淋巴结,并发出警报,指挥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等特异细胞。而注射部位的介孔二氧化硅棒在几个月内会自然地生物降解。研究人员目前只在小鼠身上测试了3D疫苗,发现其非常高效。

  “虽然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开发一种癌症疫苗,但未来我们能够利用介孔二氧化硅棒释放不同的细胞因子,操控3D支架招募的树突状细胞或其他细胞类型。”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生艾琳·李说,“通过调整介孔二氧化硅棒的表面特性和孔径大小,并由此控制各种蛋白和药物的导入和释放,我们就可以操控免疫系统来治疗多种疾病。”

  制造这种疫苗非常容易和快速,因此当出现新兴传染性疾病时,可迅速得到广泛应用。此外,由于其工作原理是触发免疫应答,这种方法可用于在感染之前通过建立机体的免疫抵抗来预防疾病。

相关文章

西湖大学团队揭示T细胞“特种兵”真相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强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宿强,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现了两种经典的γδTCR–CD3复合物的全长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Vγ依赖的组装模式,......

合肥研究院构筑出氮掺杂碳层调控镍催化剂 可实现高效室温水相加氢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忠团队在构筑氮掺杂碳层调控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合成了封装于氮掺杂碳层和二氧化硅复合载体中的镍催化剂,探讨了催化剂的碳层、碳层厚度......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

2024标记免疫分析学术峰会分会场:聚焦IVD分析技术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2024年4月18日-20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峰会”在湖北襄阳盛大召开。本届学术峰会以“精准诊断、维护健康”为主题,邀......

2024年标记免疫分析峰会盛大开幕,大咖齐聚襄阳共话IVD前沿技术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峰会开幕2024年4月18日-20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峰会”在湖......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标记免疫分析2024学术峰会新品发布会—集成、智能、自动化

2024年4月18日,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峰会在湖北襄阳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体外诊断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关注“精准诊断、维护健康”这一主题,......

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张骁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流体创新的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策略,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出现的复杂谱系中实现了对特定谱系的单克隆性细胞的自动......

地球上已知最小动物是什么?

一种黏体动物(传播孢子阶段)的放大图,这种动物可寄生在鲑鱼和鳟鱼身上。图片来源:CABI数字图书馆网站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大多数动物爱好者都知道蓝鲸是已知最大的动物,但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呢?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