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27 10:47 原文链接: 脑神经细胞可权衡“代价”和“收益”

  人类是习惯性动物,喜欢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行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最新研究发现,习惯的养成不仅受到“寻求利益”的动机驱使,而且还受到“代价考量”制约;与“代价与利益”两大要因关联的神经元在大脑中发育成熟,最终导致习惯的养成。

  MIT麦戈文大脑研究所教授安·格雷比尔等人通过对猴子等灵长类动物进行多年研究发现,至少在灵长类动物中,习惯的养成由表述行为代价和利益的神经细胞驱动。她指出,“大脑(决定)就是为寻求成本和收益的最优化”。

  格雷比尔等人几年前在鼠、猴等动物实验中曾发现,表示习惯(如身体动作)开始和结束的信号会通过大脑纹状体上的神经元清楚地表现出来。

  而在记录灵长类动物习惯行为开始和结束信号的最新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随着猴子学习时间的增加,其习惯性行为的结束信号发生着戏剧性改变——猴子在发现“诱饵”之后和获得“收益”之前,出现了一个400毫秒的时间窗口。在学习的早期阶段,信号还比较模糊,难以精确计算,整个时间窗都是亮点;但随着学习的进行,神经元开始在这个极短的时间窗里显示出代表猴子习惯的明显亮点。随着动物不断重复动作,信号会变得越来越强,当习惯养成后,以此获得的神经元模型也就形成了。

  为了探讨这些神经元光点与习惯养成的关联性,研究人员比较了神经活动与行为活动,发现两种活动变化处于并行状态。密切的关联性说明,收益和代价均在神经元中被表述出来,并引导习惯行为的培养。但这些神经元对习惯形成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格雷比尔认为,该发现有利于深入了解和治疗导致重复性行为错误的神经紊乱疾病,如帕金森病、亨廷顿病、妥瑞氏症和强迫性精神障碍疾病等。此项研究首次揭示了“成本考量”与习惯形成的关系。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出版的《神经元》杂志上。

相关文章

取代自体神经移植!南大发文:水凝胶修复受损神经

外周神经组织可以将生物电信号从大脑传递到身体其他部位。而外周神经的损伤通常会导致慢性疼痛、神经紊乱、瘫痪或残疾。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可拉伸的导电水凝胶,或许未来可以用于修复这些类型神经的损伤。......

科技工作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在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

PNAS:坚果又一好处!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

根据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在《PNAS》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腰果中发现的一种化学化合物能够促进髓磷脂的修复。髓磷脂是神经周围的保护鞘。对这种覆盖物的破坏(脱髓鞘现象)是多发性硬化和中枢神......

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检测手段有哪些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和(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出现功能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其可分为急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前者主要包括脑缺血(CI)、脑损伤(BI)......

研究揭示新型神经退行性疾病

近日,来自墨尔本的研究者们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儿童患者会经历发育退化和严重的癫痫症状。这项由默多克儿童研究所(MCRI)领导完成并发表在《AmericanJournalofH......

助力开发超快人工神经网络存算一体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晓光团队基于铁电隧道结量子隧穿效应,实现了具有亚纳秒信息写入速度的超快原型存储器,并可用于构建存算一体人工神经网络,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低能耗......

我国学者揭示去甲基化酶KDM6家族调控人神经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潘光锦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JMJD3andUTXdeterminefidelityandlineage......

最高2000万!2019年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出炉

今日,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共立项247项,最高2000万元。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交流究竟是由多复杂?

在接种疫苗后吸入流感病毒,身体会产生大量对抗这种病毒的抗体,这得益于免疫系统中根深蒂固的记忆。科学家们如今发现,这种反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复杂的生物学对话。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

神经系统不仅可以检测沙门氏菌,还能抵御“它”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肠道中的神经系统不仅感知沙门氏菌的存在,而且还可以通过部署两道防线积极地抵御这种有害细菌的感染。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