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06 14:30 原文链接: “脱欧”惹的祸?英国最大核聚变实验室前途未卜

  位于英国牛津附近的卡拉姆聚变能研究中心的资金主要来自欧盟。在该实验室,有近百位科学家来自英国以外的国家。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30日报道,自英国公投脱欧后,该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变得“非常紧张”,因为实验室未来的资金来源以及他们的工作,都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已有5名研究人员回到了欧洲大陆,另外一些人则在权衡自己的处境。

  纵横核聚变领域数十载

  1960年,卡拉姆聚变能研究中心成立。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它就成为实验性核反应堆“欧洲联合环(JET)”设施的家园。JET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呈环状,镶嵌在一个直径15米、高约20米的容器内,有来自20个国家的600名研究人员为其工作,它也是欧盟在英国资助的最大单体研究中心。

  JET模拟核聚变过程,其背后的想法十分简单:将氢同位素的混合体加热到1亿度,使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产生氦原子、中子和大量能量。

  核聚变是已知产生能量过程中最高效的一种,几乎不产生有毒副产品,也不存在发生核熔毁的风险。太阳的能量源自它中心的热核聚变,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希望能在地球上模拟这一过程,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卡拉姆的科学家们相信,核聚变能够发生的科学基础已被证实,这一项目正在迈入工程阶段,设计出一种成本合理的商业反应堆未来可期。此外,在该研究中心,更小型的研究反应堆(MAST)正在进行升级,预计耗资达5000万欧元。这一反应堆与JET携手,将为未来反应堆的设计和建造提供宝贵数据。而且,此处获得的信息对目前正在法国南部卡达拉什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实践意义——ITER的很多设计方案正源于卡拉姆的研究。

  反应堆可能遭废除

  目前,JET正在为即将于明年进行的新一轮聚变测试做准备。

  随着启动英国脱欧程序的脚步越来越近,在此工作的科学家们设想了多种可能性,其中最极端的情况是该反应堆被关闭并废除,关键零件分给欧洲其他团队使用。

  目前,约有100名来自英国之外的欧洲科学家在此工作。实验室负责人斯蒂芬·考利教授表示,很多人“极为紧张”。他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我们无疑已失去了不少人,这些都是处于科研最前端的精英,我们承担不起失去他们的损失。”

  考利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实验室,如果我们无法同欧盟达成一致意见,一切都将烟消云散,我们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也将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现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在现有协议框架下,英国每年会支付4500万欧元资助欧洲的核聚变项目,但从欧洲拿回的钱更多:英国会得到4500万英镑用于运行JET设施;另外700万英镑资助相关研究。这一合同为期5年,目前仍在进行中,但仅持续到2018年,因此很多人非常关心,之后怎么办。

  来自法国的理论物理学家斯坦尼拉夫·帕梅拉说:“我很担心目前的协议过期后会发生什么。不仅是欧洲来的人担心,在此工作的英国人同样担心,因为目前整个研究项目都面临不确定性。”

  持有英国和保加利亚双重国籍的软件工程师达米安·卡金斯基的言语间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并不想放弃这份工作,但如果欧洲决定结束这一项目,我们可能需要另谋出路。”

  如果ITER取得成功,接着就会建造全球首座商业化核聚变发电站(定名为DEMO)。英国官员本来非常希望卡拉姆能承担这一国际任务,但现在,他们似乎已信心不足。

  几个基本问题需要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表示,卡拉姆聚变能研究中心未来的命运将取决于几个基本的问题。

相关文章

聚焦量子科技和核聚变厘清基础研究重点支持方向

近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带队赴安徽省合肥市开展主题教育调研,围绕量子科技、核聚变等领域考察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实验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最新科......

研究人员利用SOFIA天文台数据揭示了一个被摧毁行星系统

一旦一颗恒星演化到主序星阶段之外--这是恒星演化的最长阶段,在此期间,恒星核心的核聚变产生的辐射被引力所平衡--它可能拥有的任何行星系统的命运就是一个谜。天文学家通常不知道在这一点之后行星会发生什么,......

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开放创新试点在合肥启动

5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研讨会暨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开放创新试点启动会在安徽合肥举办。据悉,磁约束聚变能研究成为中科院首个正式启动的开放创新试点领域,旨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只为点亮一盏属于核聚变的灯

“万老师,EAST实现了403秒的H模等离子体运行!”“祝贺!祝贺!大家辛苦了!”4月20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该所科普主管蔡其敏向记者展示了这段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的......

“人造太阳”照亮地球还要多久?

随着核聚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相关技术获得突破。在科技创新越来越需要协同作战的今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更有耐力、能长期投入的“国家队”和更灵活、试错成本更低的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推......

美能源部宣布首次实现“核聚变点火”,真突破还是搞噱头

北京时间12月13日23时,美国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团队首次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实现核聚变净能量增益

北京时间12月13日23时,美国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团队首次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净能......

核聚变技术获得突破?美国能源部将发表重大声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76.shtm中新网12月13日电综合外媒报道,消息人士称,美国能源部将于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记者22日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悉,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志着中国......

提高三乘积,让可控核聚变走向现实

依托现有核科技工业体系,凝聚核工程领域具有专业经验和技术基础的相关研究单位和企业,逐步搭建聚变能的技术开发体系和工业体系,集中力量开展核聚变工程和技术攻关,再经过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2050年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