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7-18 11:26 原文链接: 自主研发水下机器人北极进行海洋环境监测

流线式外形,鹅黄色“皮肤”……在“雪龙”号船舱底部,“藏匿”着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一名神秘“队员”——“北极ARV”。

“北极ARV”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自主与遥控混合作业模式水下机器人,它将携带多种测量设备,在此次北极科考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活动。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张海生说,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型水下机器人首次“亮相”北极科考。它不仅可以在研究人员遥控下作业,也可以通过预编程方式自主作业。

“北极ARV”自带能源,可通过微光缆与水面支持系统相连接。尽管体重达350千克,这一“彪形大汉”却不会在海中沉没。由于身穿可产生浮力的木质“外衣”,“北极ARV”可以在北极冰下100米以内的水域悬停,并可进行作业半径达3000米的水下航行。

“北极ARV”由航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推进系统等构成,是一个可以搭载科考所需的冰下声学、光学等测量仪器的水下运动平台。据李硕介绍,“北极ARV”此次将在科考队进入北极冰区后投入工作,以获取冰底形态、海冰厚度及不同深度的海水盐度、温度等水文参数。

他表示,由于北极地区海况特殊,同步获取冰下多种观测数据较为困难,专门针对北极海况设计制造的“北极ARV”将把现有的点线式冰下观测手段提升至三维立体模式,从而为海洋科研提供一种全新的协同观测技术手段。

 

相关文章

开始申报2024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按照《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基础研究的合作协议(2021-2025年)》安排,京津冀三地继续实施基础研究合作专项,2024年度将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两......

第一成交候选单位公布

2024年4月2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对长江经济带质控与应急平台标准溶液质控样定值和适用性检测服务项目进行专家评审,结果如下:项目名称第一成交候选单位成交金额(万元)长江经济带质控与应急平台标准溶......

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法明团队与合作者在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系统评估了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沿海泥滩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ScienceB......

海洋科学领域科技名词编审工作在青岛启动

近日,第三届全国海洋科技名词(海洋科学领域)审定工作启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这标志着海洋科学领域科技名词的编写与审定工作......

家政机器人迎来高光时刻

图片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谁不想要一个可完全承担家务的机器人呢?这也是人们对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大梦想。虽然机器人专家已经能够让机器人在实验室做一些像跑酷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但这都是在严格控制的......

他们用声波铸就探海利器

日前,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通信与定位技术创新团队被授予第二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3年,哈工程“星海1000”极地探测无人潜器深潜于北极冰盖之下,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清晰地观测北极海冰冰底形态......

可拉伸电子皮肤实现稳定压力传感

科技日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张佳欣)现有的电子皮肤会随材料拉伸而降低传感精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可拉伸电子皮肤,解决了这项新兴技术的一个主要难题。这种电子皮肤......

中国海洋大学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副院长甘波澜团队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未来北半球人为气溶胶减排速率放缓会导致副极地北大西洋、南印度洋以及南大洋海表加速增暖。温室气体和人为气溶胶是影......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在深圳正式换届

4月27日至28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换届大会暨第二十二次学术讨论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藻类学领域126家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近700名代表参加会议。藻类学分会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

揭示台湾以东涡流地形相互作用的能量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团队在涡-流-地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跨尺度能量串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海洋学杂志》。台湾东北水深变化剧烈,多尺度动力过程复杂,该区域是太平洋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