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5 13:29 原文链接: 自制“土”仪器“玩”出科研高精尖

  用掌心的温热,就能让一个小小电扇转起来,这就是热电材料的神奇之处。这种能源材料,在太空、环保领域有着独特的用途。二十多年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完全不被国际重视,如今中国研制的热电材料、热电器件的性能已领跑世界。带动国内这一领域发展的“排头兵”中有一位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研究者——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陈立东。

  在纳米和原子尺度寻找热电器件

  利用热能发电的传统方法,就是将水加热变成蒸汽,再用蒸汽推动涡轮来发电。可有些材料却可以直接用热能激发电子,形成电流。早在1821年,科学家就发现了这种奇特的“热电效应”——如果人类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发电,那么很多现在废弃的热能,都能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工厂里现在很难回收利用的200℃至400℃的余热,乃至汽车尾气、垃圾焚烧等余热也都能“变废为宝”。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就成立了研究小组,专门从事空间应用热电技术的研发。”陈立东2001年刚被中科院以“百人计划”从日本引进回国时,中国在这一领域接近空白。“当时,老院士严东生先生热切地支持我回国,新能源材料领域中国是短板,他说未来这会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在中国发展这一领域。”

  要做出转化效率高、性能稳定的热电器件非常困难。首先,要寻找一种高性能热电材料——它必须同时是热的绝缘体和电的良导体。科学家需要在纳米和原子尺度,寻找可将热导率降低到极限,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电导率和热电势(由温差产生的电压)的晶体材料。而在制备热电器件时,要综合考虑热电材料、导电电极、焊接材料等多种材料的热膨胀、电阻、热阻等各种参数,器件制造过程中任何一点小的瑕疵就可能彻底扼杀热电材料的功能。

  “这些‘婆婆妈妈’的小细节,每一个都影响着热电器件最后的性能。”陈立东说,很多看起来高大上的创新,实际上是探索过程中的“摸爬滚打”,看起来真有点“土”。

  自制仪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测量原理

  陈立东的实验室看起来有点“土”,里面有不少他带着学生自制的设备。

  其中一间实验室里,一台红外测温设备搭建了一半——这是准备用来探测微小电流下产生的微小温差的。“目前,热电器件的性能国际上还没有标准的测量方法。”陈立东说。

  陈立东回国时,中科院为他配备了200万元人民币启动经费,并招好了研究生,这使他的研究工作得到无缝衔接。可是,新型热电材料的许多性能,没有现成的商业仪器可以精确测试。他只能带学生自己设计并搭建设备,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这些自制的仪器即使不再使用,也将继续留在实验室,让新入学的研究生用来了解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陈立东说,新的测量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用起来的确方便,可自制仪器却能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其中的原理。

  这十几年间,陈立东课题组将热电器件的转换效率从不到6%,提升到了12%,这是目前世界热电器件转化效率的最高值。同时,他还在基础理论上获得了突破——发现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如今,国内整个热电领域的研究人员较十几年前已经增长了几十倍,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大,陈立东也先后当选国际热电学会理事和亚洲热电联盟主席。

  前来寻求产业化合作的美国、日本企业已有不少,国内企业也渐渐出现。“现在国内的工业基础与二十年前相比已经大幅提升,国内企业对新技术敏感性也日益增进。”他说,目前热电材料的民用化产品在全球也刚起步不久,他希望中国企业可以接上这一棒,把科研的领先优势延续到产业界。

  努力让创新者平心静气专注工作

  走进陈立东的实验室,经常会看到一些高级、靓丽的设备上缠绕着“土法”制成的电缆或支架等,他的宗旨是不仅要用高精尖设备,更要在高起点的设备上植入自制的构件,开发新功能满足实验探索中的新需求。踏实、务实,就是他实验室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他对实验室的管理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个课题组工作人员总共二三十人,却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产业化的所有阶段。这就给绩效考核带来了难题,因为不管用哪一种标准,都无法在这个课题组实行“一刀切”的考核方式。陈立东说,以目前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一个刚毕业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的薪酬是很难提高的,可如果这个年轻人在生产管理、技术开发上很有天赋,是研发、生产第一线离不开的人才呢?

  陈立东非常珍惜所里给的绩效考核自主权,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实际贡献,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小气候”。在他的课题组,即便是初级职称的年轻人,如果工作很努力并且很有创造性,他的绩效不会与他的工龄成比例,每年都会看到收入的增加。“这杆秤就在我心里,我觉得基本对每个人的评价都是公平的。”

  在科技创新的团队中,每个环节都有独特的作用,陈立东希望有更灵活的考评体系,让每个创新者都可以在自己岗位上平心静气地专注工作。

相关文章

力学所在镁基室温热电材料Mg3Bi2xSbx半无序微结构预测方面取得进展

热电材料是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化的新型能源材料,在低品位废热发电、固态制冷、深空探测、局域空间精准温控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较低的转换效率是制约热电材料应用的瓶颈,Bi2Te3基化合物是目前唯一规......

力学所在镁基室温热电材料Mg3Bi2xSbx半无序微结构预测方面取得进展

热电材料是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化的新型能源材料,在低品位废热发电、固态制冷、深空探测、局域空间精准温控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较低的转换效率是制约热电材料应用的瓶颈,Bi2Te3基化合物是目前唯一规......

理化所在热电材料性能优化方面取得进展

热电能源转换技术可实现电能和热能的直接相互转化,具有安静、可靠、易维护和体积小等优点,在工业余废热的回收应用、全固态制冷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将热电转换技术应用于实际的主要障碍是低转换效率,能量转换......

科研团队合成出高性能热电材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新型能源材料应运而生,成为科学家们重点研发的对象。“此次我们研究的有机热电材料正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材料,具有质量较轻、柔性、可溶液化加工等优势。因此它......

缺陷结构演化实现高性能热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热电转换技术能够通过塞贝克效应(Seebeckeffect)和帕尔贴效应(Peltiereffect)实现热能与电能直接相互转换。基于该技术制备的热电器件具有系统体积小、无运动部件、无噪声、无损耗和无......

有机热电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合作,在提升材料热电性能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一系列二维热电材料性能的提升提供了研究思路。 有机热电材料具有导热......

柔性热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许昌学院教授郑直团队在环境友好、低成本制备高效率热电材料和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室温水溶液反应快速、结构独特且性能优越的硒化银热电薄膜与器件。相关研究成果以“面向商用柔性热电器件的微结构定......

MoFe/NbFeSb热电结:抗热老化界面和低接触电阻率

ACSAppl.Mater.Interfaces:近年来,高性能的half-Heusler化合物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热电发电材料。针对实际器件的应用,一个关键的步骤是寻找合适的金属电极,以保证在长期热......

我国科学家改写室温热电优值记录

热电材料是一种直接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可用于发电和制冷,具有传统的发电机和制冷机难以媲美的优点。其转化效率由热电优值确定,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热电优值是热电研究追求的重要目标。在量子调控与量......

高通量筛选高性能halfHeusler热电材料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永胜课题组在高通量筛选高性能half-Heusler(HH)合金热电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理解热电性能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