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6 11:23 原文链接: 苏州纳米所在高效冷凝传热纳米界面研究中取得进展

  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界面近年来已经引起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因为这种新型传热传质界面可用于设计开发高性能相变基热控器件以满足电子器件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研制更节能环保的热泵/空调散热器以及开发其它新型的节能热控系统。众所周知,滴状冷凝相比膜状冷凝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能量输运方式,离散的冷凝液滴相比连续液膜不仅具有较低的热阻,而且能够释放更多表面位点用于更多频次的成核-生长-融合-驱离及更有效的相变传热。然而,冷凝液滴在普通光滑金属表面上界面黏附较高,必须长到毫米尺度才能在重力作用下滑离,这就导致其本身热阻仍然过高、更新频率及驻留密度过低。原理上,金属表面原位构筑新型冷凝微滴自驱离纳米仿生功能膜可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系数的大幅度提升。不同于传统重力驱离的滴状冷凝模式,冷凝微滴自驱离模式是通过自身融合释放的过剩表面能来实现驱动的,无需重力、蒸汽剪切力等任何外力的辅助。然而,如何在实验上获得这种新型高效滴状冷凝传热纳米界面并揭示其潜在的结构性能关系仍然是一项挑战,迄今研究极少。

  最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高雪峰团队在铜基高效滴状冷凝传热纳米界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首先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铜材表面原位构筑超薄镍纳米锥,经低表面能化学修饰后其表面展现出非凡的小尺度冷凝微液自驱离更新和高密度核化性能;初步热学表征已证实:这种纳米结构可实现铜基表面滴状冷凝传热系数提升89%。相关工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界面》杂志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 11719−11723)。此外,他们还提出了在铜材表面通过原位构筑簇状棱槽纳米针以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系数大幅度提升的策略。他们利用高分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高速高分辨光学成像仪深入研究了冷凝液滴与纳米界面的相互作用并结合理论分析发现:这种微观三维粗糙的簇状棱槽纳米针不仅能够实现冷凝微滴的高密度核化,而且可以通过“自输运-自膨胀”或“单一自膨胀”的生长模式使不同微区限域生长的冷凝液形成球状悬浮微滴,这些微滴随后通过相互融合释放的过剩表面能可实现自弹离。初步的热学测试表明:这种纳米材料表面的滴状冷凝传热系数相比光滑铜材可提升至少125%。原理上,任何具有微观三维粗糙度以及极低固-液界面黏附的纳米结构都有望用于金属表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设计开发高效传热传质纳米界面材料与热控器件。相关工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界面》杂志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10660−10665)。

  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苏州纳米所所长基金的大力资助。

图1. 铜基超薄镍纳米锥膜及高效滴状冷凝传热性能

图2. 铜基簇状棱槽纳米针膜及高效滴状冷凝传热性能

相关文章

120kW电堆耐久与冷启动性能取得阶段性突破

由佛山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开发的120kW金属双极板电堆近期完成3000+小时寿命测试和低温冷启动(-30℃)测试。测试结果标志着佛山仙湖实验室120kW电堆耐久与冷启动性能研......

物理力学性能检测机构性能分析检测报告

物理、力学性能测试主要针对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如材料的抗拉强度、延伸率、硬度、熔点等),材料的表面特征(如材料中各元素的分布及含量,表面形貌特征以及颗粒大小等),材料的内部结构特征(如材料的晶体结构、......

触摸屏显微硬度计

近几年,在硬度检测方面最重要的发展就是采用了触屏技术,而10年之前硬度试验的重点还在改进微处理器的控制上面,这一方面已有了很大改进,触屏技术的出现彻底打破了硬度测试仪器在获取和分析试验结果及相关数据方......

电工所制备出集成式新型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

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研究组制备出具有高面积比容量、优异充放电循环性能和柔性性能的新型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材料学期刊《先进材料》(Adv.Mater,2015,doi:......

新型近室温热电材料αMgAgSb机制研究获进展

热电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材料,能够直接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同时还具有体积小、无噪音、寿命长、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等优点,在能源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兴趣。热电器件的能......

科学家开发出“滴水不沾”新材料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是天然的不沾水“大师”,它能防雨水但防不了水蒸气。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连水蒸气也不沾的新型纳米材料,真正做到“滴水不沾”。据研究人员介绍,当液滴落到一个物体的......

原子氧辐照环境下二硫化钼润滑薄膜失效机理研究获进展

低地球轨道距地面200至700Km,是对地观测卫星、气象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运行区域,在此区间内大多数空间飞行器运动部件选用固体润滑材料,其中二硫化钼(MoS2)使用最为广泛。在低地球轨道内,大气残余......

刘志宏等成功研发三种深海钻井液添加剂

深水钻井现场及应用效果照片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了解到,该所能源应用技术分所研究员刘志宏与中海油服油田化学研究院研发人员长期合作,共同开发出页岩抑制剂、低分子量钻屑包被剂和高效......

卢柯:材料科技发展新趋势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既包括日常广泛使用的水泥、陶瓷、玻璃、金属、木材和高分子材料,也包括那些通过创新工艺制造出的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材料,如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量子材料、超材料等。......

制造“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06所(简称306所)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ZL奖优秀奖”,获奖ZL为“一种多组元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奖项是306所科研人员长期不懈探索取得的又一成果。气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