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15 10:48 原文链接: 荧光碳点捕捉脑肿瘤细胞

  前不久,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再成的研究小组、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谢志刚和景遐斌的课题组,与四川大学高会乐副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荧光活体成像系统,观察了碳点在荷瘤小鼠内的生物分布,为脑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进一步构建智能化纳米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柠檬酸和胺合成不同发光的碳点。

  脑肿瘤诊疗的瓶颈

  脑肿瘤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发现,脑肿瘤病人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大多已到了中晚期。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脑肿瘤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其中化疗是治疗脑肿瘤方法之一。

  “然而,脑肿瘤化疗药物区分正常细胞与恶性细胞的能力不强,对正常细胞也有毒害,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随着化疗药物剂量的加大,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孙再成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因此,脑肿瘤的化疗疗效根据具体药物、具体化疗方法、是否合并应用辅助用药等而定。目前,针对脑肿瘤原则上是通过化疗获得最大疗效,并且尽可能把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点。

  脑肿瘤诊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学界倡导精准医学、优化治疗、转化医学,做好早诊早治工作。这里的精准医学包含三个集成,分别是基因蛋白与代谢组学的集成、临床和影象信息的集成、大数据信息的集成与分析。

  如今,肿瘤的诊疗已到瓶颈阶段,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新的未知。谢志刚和景遐斌课题组多年来从事抗癌药物的研究,他们在一次动物试验中发现,将药物注射入动物体内后无法进行跟踪和监测药物的代谢情况。

  孙再成团队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制备,谢志刚和景遐斌遇到的难题刚好是他们的研究方向,于是合作一拍即成。

  合成多色荧光碳点

  “我们给出的方法是将无机荧光纳米粒子和药物包覆在一起,利用荧光成像来示踪药物代谢。”孙再成说。

  孙再成研究小组合成的碳点具有优异的发光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强亲水性和表面易功能化等特性,这恰恰是景遐斌课题组寻找的材料。于是孙再成团队带上材料来到长春应化所,配合谢志刚和景遐斌课题组,开展生物成像和肿瘤治疗试验。

  据孙再成介绍,以碳点为荧光制剂结合其他官能团,可以赋予更多的功能,使其在生物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

  团队通过简单的调控反应溶剂,合成了N掺杂的荧光碳点,可以在紫外、蓝光和绿光激发下产生接近于单色的蓝、绿和黄光,使其在长波长的激发光下发出肉眼可见的荧光,有助于生物成像和进一步的应用。

  孙再成补充道:“为了进一步将碳点的发光像长波长方向移动,我们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合成了硫、氮共掺的荧光碳点,获得了可以发出蓝、绿、红三色的荧光碳点。”

  开发智能纳米药物

  孙再成团队研发的碳点具有卓越的多色发光特性,有助于实现体外的细胞成像和活体内更深层组织的荧光成像。此外,他们在碳点的合成过程中引入氨基酸分子,这赋予该类碳点在不需要额外引入靶向分子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脑肿瘤细胞的高度选择性。

  2014年,两支团队通过合作将具有诊断成像功能的碳点和具有治疗功能的药物分子——奥沙利铂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实现了药物的可控释放性,降低对正常组织和细胞的毒性。

  同时,他们还与高会乐课题组开展合作,从小鼠的活体成像数据来看,通过尾静脉注射的碳点能在5分钟内快速地穿过血脑屏障,并选择性地富集在脑胶质瘤内,而在正常脑组织内的分布却非常少,充分证实了该碳点对脑胶质瘤的靶向成像功能。

  “长春应化所开展生物试验,我们负责合成材料,四川大学观察脑肿瘤成像。”孙再成表示,“我们三家单位目前在科研阶段合作很顺利,下一步需要开展的是集成工作。”

  目前,团队在构建具有靶向、成像和治疗等多重功能的智能化纳米药物方面开展合作。“抗肿瘤药物的市场前景巨大,但我们的力量又相对有限,因此希望能有一家药物公司能够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集成我们现有的工作,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类具有靶向、成像、治疗为一体的个性化诊疗药物。”孙再成说。

相关文章

国家八部门联合发文,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导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传统制造业高端化......

5亿个新应用!IDC预测2024年智能化应用爆发式增长

钉钉联合IDC发布《2024AIGC应用层十大趋势白皮书》。随着AIGC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应用将呈现爆发式增长,IDC预测,到2024年全球将涌现出超过5亿个新应用。白皮书认为:应用层创新将成为202......

ETSI发布F5GAdvanced代际标准定义未来固定网络六大特征

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向5G-A演进的同时,固定网络技术同样也在稳步向前。近期,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重磅发布《F5GAdvanced代际标准》(《F5GAdvancedGenerationDef......

数智建设太重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正式上线运行

近日,太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公司“智慧太重”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有力推动了公司质量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质量......

单细胞纳米药物及亚细胞结构无标记原位同步辐射成像技术获重要突破

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团队在《自然-实验手册》(NatureProtocols)上,发表了题为Insitulabel-freeX-rayimagingforvisualizin......

大势所趋!两公司共创智能实验室,如何突破效率瓶颈?

实验室自动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大规模、高质量的实验数据对于算法验证和迭代至关重要。实验室自动化不仅能加快实验速度,提高时间利用率,还能降低耗材消耗,提升实验通量,生......

智能联创手车互融联合创新实验室

近日,大众集团旗下的软件公司CARIAD中国宣布,与中国顶尖的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共同创建“手车互融联合创新实验室”(英文名:MobilexMobilityFusionJointInnovative......

智慧“微环境”建设,助力高校实验室智能化、环保化发展

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山东青岛盛大举行。在这场盛会上,上海埃松气流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松”)携多款硬核产品参展,充分展现了松江企业在高校实验室智慧“微环境......

自动化菌落计数:准确性提高与人工节省的双重革命

在日常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它们存在于我们的空气、水、食物,甚至我们的身体上。而菌落,作为细菌生长繁殖的可视化表现,对于研究细菌的种类、数量、生长条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菌落的研究也无处不......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参与《工业仪表智能化等级要求与评价方法》国家标准编制

近日,《工业仪表智能化等级要求与评价方法》国家标准工作组启动会在河南开封召开,该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提出并归口,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承担标准中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