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0-22 08:47 原文链接: 蒋高明:利用自然资源不能“透支”生态

  2010年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先是西南五省大旱,继之长江上游洪涝危害,后是甘肃舟曲泥石流,东北地区又出现洪灾。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天气固然是重要的原因,然而,不能忽视的是,人类长期蔑视自然,“透支”自然生态“成本”,才造成了自然灾害频率加大、危害加重。

  据媒体报道,10月6日下午4时许,甘肃舟曲再次发生滑坡,滑坡长约80米,宽约30米,12000多方。本是“陇上江南”的舟曲县为什么一再发生泥石流?除了地质原因外,人类长期“透支”自然生态难逃其咎。舟曲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土地和气候资源也不错。然而,在贡献了几百亿立方米的林木,建造了成百上千个水电站后,舟曲已是童山濯濯,有水也保不住,有灾也防不了。

  舟曲县境内植物资源丰富,仅高等植物就达1300多种,原有林业用地29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65%,其中森林面积123万亩,森林覆盖率45%,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7.5%),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遗憾的是,舟曲县境内的森林,经过30多年的采伐,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上世纪70年代,平均每年采伐木材就达8万立方米。乱砍、乱伐、倒卖、盗运木材,使全县森林资源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逐年减少。

  作为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龙江在甘肃境内就达450公里。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天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电部门自然看好了这样的水文条件,于是大量修水电站,较少考虑上游生态退化、泥石流容易发生这样的事实。整个白龙江地区处在多个地震带交汇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修建水电站、沿岸采土采石,更加重了土壤松动。

  沿白龙江每条支流行走,都会看到建立的大大小小的水电站。相关资料和专家实地考察证实,白龙江两岸共建有上千座水电站,这些水电站装机容量不等,大的在20万~30万千瓦左右,小一些的则为0.5万~0.6万千瓦,而更多的是几百千瓦的小型水电站。几乎与森林砍伐同步进行的是,上世纪70年代至今,白龙江都在修建水电站。

  修建水电站与生态保护常常发生矛盾,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域内的大型水电站是侵占森林后的结果,那些最初规划或是已经成型的林地,在修建水电站时常被破坏,而林业部门交涉的结果常常不理想。由于大部分水电站是通过招商引资而来的,有当地政府的批文,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因此在“林水之争”过程中,尽管“摩擦”不断,最终让位的还是自然生态。

  修建水电站后,山体被水浸泡松软,水电站附近随时都会发生滑坡。另外,修建水电站挖沙使得整个河床上弃满了乱石,一旦发生暴雨,这些石头会被洪水裹挟,形成巨大的杀伤力。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自然资源存在错误的理解,即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用白不用。对自然资源短期的过度开发,可能不会出现问题,而长期大范围过度利用,大自然就会采取极端的“报复”措施警告人类收敛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非常残酷,也非常现实。在多次的教训面前人类如还不清醒,继续为所欲为,将会导致更大自然灾害。实际上,许多所谓的自然灾害,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祸”引起的。

  对自然资源一定要强调可持续利用,利用大自然的“利息”而不影响其可再生能力;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利用,从而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双赢目的,带动当地社区脱贫致富。在偏远山区或牧区,政府要引导老百姓发展适合当地文化、符合市场规律的自然资源开发模式并加以推广,而不能像今天这样,无视自然的承受能力,为了短期利益,牺牲后代人甚至当代人的利益。

  有钱人的“金山银山”,不如老百姓的青山绿山。当环境灾难来临的时候,受害的是当地老百姓,舟曲之痛,实为生态环境之痛。我们强烈呼吁,再也不能为“带血的”GDP继续干那些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傻事了。

相关文章

通知!自然资源部公开征集2024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建议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征集2024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建议的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有关全......

火山喷发导致“最冷十年”强烈影响生态恢复

如果地球突然连续降温十年,生态系统如何应对?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剧烈的火山喷发带来冷却效应,强烈影响高寒地区森林生......

叒成立一家!亿元生态环境集团将成各省标配?

10月13日,浙江生态环境集团总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集团总部项目正式落户余杭区。这也标志着浙江省级生态环境集团正式亮相。企查查显示,浙江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9月26日刚刚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

著名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郑光美院士逝世享年91岁

10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3日14时2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讣告显示,郑光美,祖籍北京,19......

观测自然资源要素阿勒泰综合野外站启动建设

记者8月26日获悉,“阿勒泰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野外科学研究站”于近日正式启动建设。这一研究站将成为新疆第三次综合科学考察中“空天地一体化综合科考监测体系建设”和“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的新里......

广州地化所科普基地获颁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环境部在广西桂林举办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交流会。会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科普基地获颁第八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牌匾。据了解,此......

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体现的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深刻转变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道世......

自然资源部公布《自然资源部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自然资源部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已经第31次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做好部2023年立法工作,要......

我国163个矿种中近四成储量上升

根据2022年度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已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163个矿种中,近四成储量均有上升。锂、钴、镍等战略性新兴矿产储量分别同比增加57%、14.5%和3%。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

加强水生态保护,尊重自然规律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评分细则》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