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7 15:10 原文链接: 衰老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茨海默症(AD)、脊髓侧索硬化(ALS)、额颞叶痴呆(FTD)等,都是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与负担,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该类疾病的患病人数会显著上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40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将会取代癌症,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疾病。但是目前我们并不了解衰老是如何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的。所以衰老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理是目前神经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基因突变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大量的测序分析发现,多种基因的突变,例如Optineurin,Tbk1等,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很强的风险关联。但是并不清楚这些基因突变是如何与衰老相互作用来诱导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这为开发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和方法带来了很大困难。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的美国科学院院士袁钧瑛,作为细胞程序性死亡领域的奠基人,长期从事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制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机理的研究。该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细胞死亡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RIPK1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RIPK1是“受体作用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负责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炎症等重要生理过程的开启与调控。袁钧瑛课题组多年的研究发现,RIPK1的活化可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小鼠模型中以及人类阿茨海默症和脊髓侧索硬化的疾病样本中检测到。同时,抑制RIPK1活性可以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小鼠模型中的炎症及神经细胞死亡。

  在最近一期的《细胞》(Cell)杂志上,袁钧瑛发表了题为TBK1 suppresses RIPK1-driven apoptosis and inflammation during development and in aging 的文章。该研究发现,ALS风险基因TBK1能够直接结合到细胞死亡复合物中磷酸化修饰RIPK1,进而抑制RIPK1的激活以及伴随细胞程序性死亡。在TBK1缺失的情况下,RIPK1从被抑制的状态中得以解脱,因此在肿瘤坏死因子的刺激下更容易激活并引发细胞死亡。这一现象完美阐释了TBK1缺失小鼠胚胎致死的原因。当RIPK1激酶活性缺失(RIPK1 D138N)的时候,TBK1缺失的小鼠便能很好地存活。RIPK1作为死亡信号调控的关键因子,其活性受到多种蛋白的调节。作者通过分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另外一个RIPK1的抑制因子TAK1在TBK1缺失的时候活性增加,增强了对RIPK1的抑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TBK1缺失导致的后果。

  TBK1的基因突变是导致一部分家族性ALS/FTD的重要因素,但是大部分TBK1突变的携带者仍然在60岁之后发病,暗示衰老在TBK1突变引发ALS/FTD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文章重点研究了衰老是如何在TBK1部分缺失的情况下促进ALS的发生。作者分析了青年与老年人额叶皮层的基因表达变化,发现另一个RIPK1的抑制因子TAK1在老年人脑中表达量显著降低。这一现象提示了衰老会导致TAK1对于RIPK1的抑制作用逐渐降低。所以,在TBK1部分缺失的人群中,衰老导致的TAK1下降会与TBK1的缺失有叠加作用,进一步促进RIPK1的活化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进一步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在TBK1杂合子小鼠体内,如果敲除一半髓系来源细胞,如小胶质细胞中的TAK1,便会导致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与神经炎症显著增加,同时引起运动神经元轴突的脱髓鞘、错误折叠蛋白TDP-43的聚集以及神经元的退化死亡等一系列的ALS/FTD疾病特征,而且该小鼠也表现出焦虑状的异常行为学改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将疾病小鼠与RIPK1激酶活性缺失(RIPK1 D138N)的小鼠杂交,发现RIPK1的活性抑制能够很好地挽救所有的ALS/FTD疾病症状与行为学变化,证明了RIPK1的过度活化才是ALS/FTD发病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RIPK1是治疗ALS/FTD的重要靶点。

  该研究首次清楚地阐释了TBK1缺失以及基因突变导致ALS/FTD发病风险增加的原因,同时也是第一次发现了衰老对于ALS/FTD发病的分子机理。TBK1的突变削弱了对于RIPK1的束缚,衰老引起的RIPK1抑制因子的降低同样促进了RIPK1的活化,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RIPK1的激活成为诱发ALS/FTD的关键。TBK1是先天免疫与细胞自噬过程中的重要调节蛋白,研究人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这两个生理过程中寻找ALS/FTD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靶点。袁钧瑛课题组的研究及时证明了TBK1的突变只能部分影响ALS/FTD,靶向抑制RIPK1以及RIPK1相关的病理过程可能才是更有效的ALS/FTD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自适应神经连接光子处理器问世

德国明斯特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团队现已开发出一种所谓的基于事件的架构,该架构使用光子处理器,通过光来传输和处理数据。与大脑类似,这使得神经网络内的连接不断适应成为可能。这种可变的连接是......

我国学者发展出外场诱导的神经网络力场新方法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蒋彬教授课题组在发展场诱导的原子神经网络力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原子模拟是人们在微观层面理解复杂化学、生物和材料体系的光谱、......

研究揭示逆转心脏衰老的关键蛋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联合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在《自然-衰老》(NatureAging)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IRT2counteractsprimatecardiac......

Nature子刊:研究揭示逆转心脏衰老的关键蛋白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和功能衰退,如室壁肥厚、舒张功能障碍、纤维性颤动等。这些与年龄相关的心脏变化会增加多种心脏疾病的患病率,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形势......

对衰老SayNo!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将氧和养分通过血液泵送到全身,确保我们的生命活动正常运转。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也开始经历衰老的过程,其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心律失常。为什么衰老的心脏常常失去......

将领域知识引入神经网络,MIT团队用光谱Transformer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

代谢组学研究已经确定了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竞争和疾病病理学的小分子,部分原因是大规模社区努力测量数千种代谢物标准品的串联质谱。然而,在临床样品中观察到的大多数光谱不能与已知结构明确匹配。令人惊讶的是,用......

研究揭示早期预防骨骼肌衰老的新路径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黎炜团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团队合作,首次报道了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和衰老个体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会扰乱肌卫星细胞......

科学家揭开加速机体脂肪组织衰老的新型机制

脂肪组织在控制机体代谢稳态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机体中脂肪组织保存的失败与年龄相关的代谢性障碍直接相关,成熟脂肪组织在这种现象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

研究揭示蛋白质氧化折叠在干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线粒体是细胞活性氧的主要来源。然而,内质网中蛋白质二硫键形成过程会产生副产物H2O2。据估算,它约占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产生总活性氧的25%。可见,内质网来源的活性氧不容忽视。8月3......

新研究显示一组重要致癌基因可能与衰老相关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重要的致癌基因Myc可能与机体衰老过程有关,缺乏该基因的小鼠衰老更快,但癌症发病率更低、寿命更长。Myc是一组发现较早、研究较多的致癌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参与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