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31 08:13 原文链接: 质量瓶颈:“迷失”的核心技术

  科技产品质量无法保障,根源还在于没有完全掌握产品及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无论处于产业链的高端还是低端,科技产品质量现状令人担忧,没有吃透核心技术是症结所在。

  而不掌握核心技术,独立自主就是镜花水月。

  对于由来已久的产品质量问题,我国似已形成固有的认知传统,即国外产品的质量必然好于国产产品。在科技产品领域,这种“不自信”的情况更为严重。

  如发动机、处理器、集成线路等重大科技产品,理论及设计已达到一定水平,但在材料、工艺、生产、检测、管理等环节并不完善,导致最终产品一致性差、返修率较高,质量无法保证。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国内对于核心技术的认识还很模糊,往往是企业认定自己掌握了某项核心技术,但在其他同行、专家看来并非如此。关于核心技术的质量控制、检验等,问题更为严峻。高端仪器设备需要进口,基础数据缺乏长期测试,标准滞后等因素成为科技产品质量提升的瓶颈。

  有专家说,在应用集成技术方面,航空、高铁算是比较成功的,但具体到核心器件、材料等方面,是否真的掌握了核心技术令人质疑。

大飞机“引发”的技术瓶颈

  今年,作为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大型客机C919已进入设计关键阶段。目前我国已选定C919客机的主动力装置,并正在考虑备用发动机的方案。

  发动机技术一直是我国的薄弱技术。

  国外企业一方面对C919客机可能挤占未来国际航空市场表示担忧,另一方面则对中国在发动机上的研制能力持悲观态度。据悉,俄罗斯发动机制造企业正在与中方企业接触,欲合作研发C919的备用发动机。俄方认为中国虽然在自行研制类似装置,但进展如何仍是未知数。

  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是C919的设计原则之一,然而在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研制上我国依然要长期受制于人。

  北京大学教授路风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919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代表,虽然机体30%产自国内,70%从国外招标,但整机设计是中国的。美国波音、欧洲空客也有国外招标的部分。”

  路风承认我国大飞机在设计及制造方面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除了设计理念,中国在技术经验积累方面也无法一蹴而就。“C919目前还处于设计阶段,不能拿来和成熟机型相比。”他强调。

  我国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国产化水平不高,导致国内芯片生产商多年来都采用进口装备。而用于提升集成电路装备水平的高端激光装备仍依赖进口。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无论在高端科技领域,还是在民用科技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同样巨大。价廉、质低的产品充斥国内外市场,一些产业的技术瓶颈并未获得真正突破。

  长期关注科技产品质量问题的中科院电子学所研究员郭开周认为,近年来我国科技确有重大的进步,但是同时还存在不少瓶颈问题。

  “发动机也好,处理器也好,我们的理论和设计水平也不算低,问题是为什么实际产品做不好?”郭开周说。

核心技术之困

  郭开周对国产科技产品质量总体持保留态度。他曾负责完成多项实用课题任务,其中有行波管。行波管有卫星通信心脏的美誉,至今仍在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行波管打交道40多年,长期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与研制,让郭开周养成从实际出发审视各种理论的习惯。

  “核心技术这个词都说老了,核心技术到底在哪儿?许多核心技术国内并没有掌握。”郭开周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针对核心技术,国内部分专家对此或者语焉不详,或者避而不谈,再或者避重就轻。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苏力宏认为,无论是微处理器、电子器件,还是手机、液晶电视甚至飞机和高铁,一些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并没有达到国产化,我国掌握得更多的是集成和加工组装技术。

  “不能说我国没有相关技术,而是没有完整掌握产业链的所有技术环节。只要一个环节没有掌握,就不能说掌握了这个科技产品的核心技术链条。”苏力宏向《科学时报》记者解释。

  郭开周认为,核心技术应该包括设计技术、生产和检验、工艺流程、关键环节的检测等内容,建立实时质量控制的技术平台是其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掌握了核心技术就意味着能够形成稳定、优质、环保的产品。

  “解决不了质量问题,就是空谈核心技术。”郭开周强调。

  苏力宏说:“百分之多少的国产化率的提法不科学,应当废弃这一概念,即使产品达到90%的国产化率,往往是剩下10%的技术产品需要进口,其价值和利润却占整个产业链的50%以上。”

建立完整的技术平台

  我国在大飞机研发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路风在其撰写的《中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总结我国航空工业的历史教训,其中重要一条是“运10下马丢掉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技术能力赖以发展的开发平台”。

  作为我国第一代大型客机,运10研发的起起伏伏,到最后样机被作为废料处理,让国人扼腕不已。最令人惋惜的是,这只“夭折的中国羽翼”同时摧毁了中国大飞机研发的整个技术平台。

  郭开周认为,建立基于质量控制的技术平台,对工艺流程的每一步进行检验,是解决产品成品率低和一致性差的有效手段。

  产品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实践工作和大量数据的积累,国家对于技术标准和其数据库的建立缺乏持续支撑,导致检测与分析标准所依赖的数据库落后。这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用国产分析仪器测试纳米粉体材料,得到的数据根本分辨不出与其他微米材料的差别,就是因为国产仪器根本没有相应的基础数据作为比对依据。”苏力宏表示,对标准数据库的建设完善须给予更多耐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大科技产品投资上,目前国内一些证券、投资公司及上市企业表现日渐成熟,它们更加注重技术专家的意见,关注未来发展方向和风险,同时也意识到建立完整的高技术产品开发平台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第二十七次会议顺利召开!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

国产仪器正当时|高端科学仪器“进口替代”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1年10月25日,由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共同主办的“高端科学仪器进口替代研讨会”在杭州谱育科技发......

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广,深挖潜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山东调研秋粮生产和农业科技时强调,要深挖粮食增产潜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在德州市齐......

周济:抓住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跨越发展

   5月26日,“智能制造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够走西方发展的老路。中国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取并联式的发展方式,即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超七成依赖进口我国科研仪器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理论创新,还需要依靠科研仪器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百年科学发展史和众多诺贝尔科学奖都证明,科学进步离不开科研仪器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当前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谁掌......

科技部: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17万亿元贡献率达59.5%

5月19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新闻发布会(点击观看)上表示,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评估显示,我国......

从0到1西安交大十余年攻克大国重器核心技术难题

9月26-27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第六届科技创新大会在德阳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王铁军、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黄忠德、能动学院院长严俊杰等受邀参加,见证西安交大参与研制的、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

副总理刘鹤调研中科院,要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6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到中国科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听取中科院党组工作汇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国务院副秘书长陆俊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等同志陪同调研。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

人大代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打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受到社会关注。关键核心技术怎样攻关?科技如何支撑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