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1 11:39 原文链接: “走近中国20世纪建筑巨匠”读书沙龙举办

近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晓钟工作室联合主办了“走近中国20世纪遗产的建筑巨匠”读书沙龙活动。

来自建筑界、文博界、传播界的专家学者及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后人代表共计30余人,倾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马国馨,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华南圭孙女、散文作家华新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外孙女于葵等人的主旨发言后,数位专家就如何在这别样年代中,对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并弘扬建筑先贤的建筑精神发表感言。

image.png

马国馨以诸位建筑前辈及学友的创作故事与生平,讲述建筑师学术精神的可贵,他从自己编著的《难忘清华》到《南礼士路62号》等一部部著作,介绍了数段令人感慨的人和事。

华新民介绍了《华南圭选集》内容和特色,表现了一位文化遗产守望者的情怀。

于葵介绍了由其执笔,其母、梁思成女儿梁再冰口述的《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父亲母亲》一书。该书通过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学者成长史,以特殊的笔触让读者感悟到梁林的学术根基和家国情怀。

与会专家在发言中均表示,“阅读”建筑需要“阅读”建筑背后的建筑师。只有建筑师,才能让作品更鲜活;也只有建筑师,才能使城市文化生动且充满情感。


相关文章

人民网评:读书不拘形式,学习改变人生

在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从网络电商的购书促销,到书店出版社组织的读者见面会,再到互联网阅读平台开展免费阅读活动、图书漂流、知识竞赛,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节日的......

“走近中国20世纪建筑巨匠”读书沙龙举办

近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晓钟工作室联合主办了“走近中国20世纪遗产的建筑巨匠”读书沙龙活动。来自建筑界、文博界、传......

原来,学术圈也看脸

一篇PNAS论文发现,对于科学家而言,脸会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受认可程度。今年读到的最精辟的一句话是『读书是治疗自卑的唯一方法』(咪蒙)。对,我们好好读书是因为内心自卑,尤其是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而......

上大学不读书到底干什么呢

一位大学教师在阅完学生期末试卷的大约2/3后,面对学生的卷面成绩,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失望与遗憾,因不愿看到学生荒废学业,辜负大好的学习时光,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给学生们写了一封公开信。因担心给学生造成压......

李德仁院士:青年一代要敢于质疑

在江苏省泰州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古老的书院,书院里长着一棵800多岁的银杏树,李德仁每次回到母校,总要在这棵银杏树下拍张照片。这位湖北省唯一的两院院士,从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得到测量学的启蒙,误打误撞跨进......

上大学是否有用重庆上万考生拒绝高考引发争议

在经济相对活跃的重庆地区,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这一事件被某些媒体解读为“读书无用论开始蔓延农村”。如果更精确地来表述的话,我们讨论的其实是“上大学是否有用”。在若干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招数里......

研究入门(1):途径、过程、读书、写作

一、科研训练的途径l      课堂教学l      图书馆l &nb......

目标与过程—生活、读书及科研

生活也好,科研也罢,都需要有目标,目标是生活的动力,目标也决定了科研的方向。没有目标,生活就没有了活力,科研就成了瞎折腾。可见人没有目标是不行的。不同的人对生活目标的追求是不同的,共产主义者的目标是为......

读研期间该怎样读书?

个人认为,研究生期间读书,总体上来说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好像是废话,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毕竟研究生期间2、3万字的毕业论文没有一两年的专业熏陶,是做好的。书海无边,一本本细看还不看......

读书的哲学

以前读过培根的《论读书》,当时不是很有感触,反而是现在随着阅历渐丰,偶尔想起培根的话,甚感精妙深刻。原来这书中确乎包罗万象,囊括人生的诸多况味。这意义便也寻得了。时常回想自己读过的一些书,那些至今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