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8-14 00:00 原文链接: 超级计算机模拟出暗物质结构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1日报道,宇宙中堪称最为神秘的暗物质,其结构目前已被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出来,数据显示暗物质密度最大的部分是在内部中心,而被称作“吸引区”的暗物质晕,是维系暗物质粒子“团结一致”结构的关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通讯》上。

  暗物质并不能为肉眼和现时的探测设备所发现,但其在宇宙中纵横交错编织了一张巨大而看不见的网,被认为是促成星系、恒星和行星产生的原因,影响了宇宙结构的形成。在已知的范畴里,尚不能确定暗物质在宇宙物质总量中所占的精确比例,但这个数字应大于80%。它的成分和结构都是一团迷雾,人们已经发现的两种暗物质是中微子和黑洞,但它们对暗物质总量的贡献非常微小。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施特恩·汉森及其他研究人员,针对大范围不同类型的暗物质晕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型。暗物质晕环绕在星系外围,大多数的星系包括银河系都镶嵌在这种暗物质晕当中。奇怪的是,除了经由重力的作用之外,其似乎与星系内的物质和能量没有任何的交互作用。

  拟建的模型表现出了完美的平衡感,在研究人员对模型周围能量做出调整,施以可改变暗物质结构的力后,所有的暗物质晕的状态都向同一形式发生改变,这与恒星模型所作出的反应截然不同。由此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暗物质具有一个“吸引区”——就是暗物质晕,它在温度状况和暗物质密度间起着特别的联系。

  研究人员介绍,暗物质的庞大得益于自吸引力性质,其本身不与辐射耦合,但在普通物质脱耦之后,暗物质却可以吸引普通物质,进而形成现在的结构。此次拟建模型发现,暗物质的密度是内部中心最高,从内部向表面密度则递减,这种结构正是靠“吸引区”维系着平衡,并保持了粒子们“团结协作、一致行动”的状态。

相关文章

中外科学家联合发布巨幅宇宙二维天图

   1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北京时间1月14日,国家天文台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团队和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国际合作项目团队联合发布最新巨幅宇......

物理界巨星陨落!著名中科院院士冯端与世长辞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官网发布信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冯端先生,于2020年12月15日19时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冯端冯端,凝聚态物理学家,1923年6月1......

吴岳良:在科学史上留下属于中国学者的理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8/444868.shtm太空浩渺深邃,驱动其诞生、演化、膨胀的隐秘“暗”物质与能量长什么样?万物繁复多变,是......

上海光机所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提出宇宙学新模型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学模型,该模型把驱动宇宙现今加速膨胀的物理机制和宇宙早期暴胀的物理机制统一描述为同一个标量场,并用空间曲率为正的封闭空间解释了......

磁场管“宇宙弦”可能阻止了宇宙的自我毁灭

大爆炸理论较为科学地解释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如果按照这个理论,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并不存在。这是因为创建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它们之间只会互相泯灭。不过现在物理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

研究人员发现一类特殊矮星系对暗物质本质提出质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6日发布消息说,该台郭琦研究员科研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共同研究发现,在近邻宇宙有一类特殊的矮星系,在其几万光年的半径内,都主要由重子物质构成,暗物质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再次落空暗物质新实验未发现轴子证据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物理学家正在开展一项新实验,希望能探测到假想中的暗物质粒子——轴子(axion)的“蛛丝马迹”,但首轮观测结果未发现质量介于0.31—8.3纳米电子伏特范围内的轴子的迹象......

程建平:暗物质“捕手”上天入地国际研究竞争“加速赛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主任程建平3日在政协驻地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介绍了世界前沿科学暗物质研究在中国的最新动态。他打比方说,中国暗物质的“捕手”已经“上天下地”,未来中国的研究有望引领国际。......

我们的宇宙在不断分裂?它可能只是量子多重宇宙的一支

多重宇宙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只是无数“气泡宇宙”中的一个。但无限个宇宙意味着无限种可能,因此该理论无法做出有意义的预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求助于量子力学,他们推测,“气泡宇宙”并非共存于真实空间......

拓扑物理学即将迎来爆发吗

拓扑物理学领域可能即将迎来它的爆发。2月28日凌晨,来自中科院物理所、南京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3个研究组分别在《自然》杂志发布了最新相关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表明,数千种已知材料都可能具有拓扑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