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1 16:27 原文链接: “逆向考研”不能替代教育的向上性导向

自从大学里的“逆向考研”(指“双一流”高校本科生考取“双非”高校研究生)引起媒体关注后,相关报道和评论仿佛是一致的赞许。然而,无论是语重心长的肯定,还是采取理解的态度鼓励,都不能不注意到相关数据显示的基本事实,那就是与“正向考研”相比,“逆向考研”人数的占比很小。以武汉某大学为例,在2022年报到的研究生新生中,“逆向考研”者还不到5%。因此,值得思考的不是这个刚露端倪的现象,而是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面对“逆向考研”现象,相关评论不约而同将矛头指向了“正向考研”,好像“正向考研”成了盲目追求文凭的典型,而“逆向考研”则打破了“名校情结”,也可以在客观上调整大学的专业配置,属于真正的“理性选择”。实际上,这种看法暗含着极大的误解。

因为人性本身是“向上”的,而好的教育是需要顺应人性的,故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引导和鼓励向上的。由此看来,“正向考研”不仅符合人性,也符合教育的本质特征。

符合人性的自我发展,也就是常说的“实现理想”。而“理想”不是简单地憧憬未来,它是怀揣着“未来好于现在”的期待的。至于“好”的标准,可以是向前迈进一大步,也可以是一小步,且每个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未来要在现在之“上”则是肯定的。

在一个人有能力时,一定是瞄准“正向”的“理想”,而且会将社会的基本共识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在个别北大毕业生选择卖猪肉而致富后,多数北大学生并没有在行动上加以效仿,仍将考研或出国深造作为未来规划的首选。

行政意义上的“能上能下”并不能简单套用到教育评价上。前者不过是一时的职务升降,是人可以控制和决定的;而后者属于人生的选择,非主观所能预测,因而以顺其自然为好,没有必要过于提倡或过多设限。某些学校在考研辅导时对“逆向考研”的鼓励,明显是误将一时的现象当作教育未来发展的导向。

正向选择多反映社会的普遍标准,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认可度。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有异于这个社会标准的个人选择就不合理。

不过,当下 “逆向考研”现象的出现与个人选择的关系远没有考研大环境的影响大。换言之,社会总体上的“唯文凭论”,以及本科生与研究生招生之间缺乏相互协调,才是导致“双一流”大学考生选择“双非”大学的主要原因,而其中被调剂者占多数也说明,他们中多数人的选择并非完全出于本意,而是面对现实的退而求其次,即多是出于急于“上岸”,好对自己、家人、朋友有个交代的心理和纯粹“务实”的考虑。

从近几十年的大学发展看,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本科生扩招,随后是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现在则是大力发展专业型硕士。这其中固然有满足社会需求的考量,但刺激“逆向考研”的规模扩大,进而影响大学整体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效应也不能忽视。

就理论上说,扩招并不一定导致大学教育整体水准降低,它的前提条件是各大学有实力和余力承担培养责任。从现实结果来看,这个前提条件在扩招之时并不具备,而是边扩招、边完善的。

现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面临的也是同样问题。大学普遍实行的“导师资助制”(即须有在研的科研项目才有资格带研究生的政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教师只要申请到项目经费就可以“鲤鱼跳龙门”式迅速上位,而一旦轮空,即便是具有几十年培养研究生经验的资深教授,也只好“退避三舍”,或只能以延长项目经费的使用年限作为“权宜之计”。

但应该看到,所有的“权宜之计”都不可能替代符合人性的永恒追求,它充其量只是作为一种补充而存在的,“逆向考研”也不例外。

“逆向”读研者,看上去是丰富了“双非”大学的生源,却也实实在在占用了“双非”大学自身学生的升学名额。这样的正负效应两厢抵消后,那些“名校”毕业生仍旧是竞争之下的“胜利者”。所以,人们期待的超越“名校情结”和大学资源的重新配置并不会因此得以实现。

当然,无论是“正向考研”,还是“逆向考研”,对那些“上岸”学生来说,攻读学位都不只限于文凭的“向上”。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他们的整体文化素养和学术水准也跟着“上行”,那才是中国大学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幸事。

相关文章

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研讨会举行

9月19日,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办的2023“科学思想汇”科学嘉年华研讨活动在全国科普日主会场北京首钢园举行。本次研讨活动是“科学思想汇”年度重点活动,主题为“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

八部门再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业头雁将迎新机遇

统筹推动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创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接续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完善落实组合式激励赋能政策体系,将产教融合进一步引向深入。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

呼吁改革高校评价机制,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这么说

5月25日,“中国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刊发了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的专访稿件。该专访是在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蔡敬民与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对话,就高校如何支撑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交流活动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党的二十大对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部署,推动教师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发展,近日,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交流活动在江西上饶举行。教育部党组......

两会进行时: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提案里的职业教育风向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中,回顾了2022年工作,指明了2023年政府工作任务。其中,总理肯定了过去五年职业教育领域取得......

以高质量教育现代化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深刻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刻把握中国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华东师范大学戴立益:呼吁建立国家级教育局长培训中心

中新网上海2月23日电(记者陈静)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当下,教育数字化和高质量发展成为谈论最多的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将要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他将......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津举办

2月16日-18日,由中国—东盟中心和天津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天津大学举办。在论坛的荣誉学衔授予仪式中,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授予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拉惹·......

校园难禁ChatGPT,教育改革“窗口期”到了吗?

“从AI到ChatGPT,一次又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可以说已经把教育逼到了墙角。教育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教育还是围绕着考试、升学这个唯一目标,那必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再‘减负’也没......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的通知

标  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的通知发文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字号:教科信厅函〔2023〕5号来  源:教育部网站主题分类: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