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29 17:43 原文链接: 雾霾超细颗粒物的健康效应

  2013 年10 月17 日, 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将室外空气污染列为一类致癌物, 同时将室外空气污染的主要组分——大气颗粒物也列为一类致癌物。在这些令人担忧的信息背后, 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从中寻找威胁人类健康的关键“杀手”。

  雾霾超细颗粒物的健康效应

  自20 世纪80 年代初, 美国开始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多项长期研究发现: 城市居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大气颗粒物浓度和颗粒物尺寸密切相关, 尺寸较小的颗粒物引起的死亡率增高。

  大气细颗粒物暴露导致不利健康效应的机制和系统炎症、氧化应激压力以及心脏电生理改变相关。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细颗粒物暴露对心肺之外的系统可能也存在不利影响,如加快成人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病程进展及影响儿童神经发育。

  美国国家环保署2009年组织专家对已有的大气颗粒物短期暴露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室外大气中尺寸小于或等于10μg的颗粒物(PM10)每增加10 μg/m3, 短期暴露导致的全因死亡率增加0.12%~0.84%; 但是当室外大气中PM2.5 每增加10μg/m3, 相应的全因死亡率增加0.29%~1.21%。表明尺寸较小的PM2.5 与大尺寸的PM10 相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更强的不良影响, 显示出大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与颗粒物粒径的相关性。

  同时, 大气颗粒物中还包含着大量超细颗粒物(纳米尺寸的颗粒物), 其所占总颗粒数的比率可以达到84%, 它们可能导致的健康效应引起了科学家和医生的广泛关注。

  过去15 年, 由于纳米毒理学的发展, 科学家发现小于100 nm的超细颗粒物具有一些不同于大尺寸颗粒的生物学机制, 对人体有潜在的健康危害。因此WHO曾呼吁科学家们和各国政府优先研究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的生物学机制, 美国和欧洲的研究机构也在历年的大气颗粒物健康风险评估报告中持续将超细颗粒物列为重点关注研究对象。

  尽管大气雾霾颗粒物的特征和居民暴露模式可能因地而异, 但是其健康效应的作用机制应该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借鉴欧美国家对大气雾霾健康危害的系统和长期的研究结果, 超细颗粒物(包括大气超细颗粒和人造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基本行为可概述如下图:

  开展我国本土研究势在必行

  我国大气雾霾污染近几年已经达到较为严重的地步, 影响国民的身体健康。 据统计, 我国至少30%的国土、近8 亿人口承受着不同程度雾霾的困扰, 而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气雾霾污染尤其严重。环境保护部监测结果显示, 2014 年京津冀地区PM2.5 年平均浓度为93 μg/m3, 并且重污染过程频发,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7%。大气雾霾污染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大众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认为2010 年室外空气污染在中国造成约120 万人过早死亡和2500 万健康生命年损失。

  我国对细颗粒物的连续监测工作近年才开展, 缺乏细颗粒物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雾霾不仅浓度高、发生频率高、受影响人数众多, 而且由于我国雾霾是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煤烟型污染和机动车增加引起的污染叠加并相互作用的复合型污染, 治理难度大, 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影响广大居民的健康。因此借鉴西方的研究经验, 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尽快对我国雾霾超细颗粒健康效应进行全面布局研究对保护国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优先研究方向

  阐明大气超细颗粒物的健康效应的机制, 是降低超细颗粒污染对居民健康的损害, 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的科学基础。在目前我国大气呈现复合污染, 减排控污措施难以短期奏效的现实情况下,意义尤为重大。根据中国雾霾的特点和其健康效应研究的实际情况, 建议如下:

  (1) 系统研究我国大气雾霾超细颗粒物的健康效应与颗粒物特征(如来源、成分、结构、尺寸、表面、界面等)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化学转化、生物学行为、毒理学效应与机制。

  (2) 系统理解雾霾超细颗粒物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界面效应、多成分协同效应、多重弱相互作用效应、以及它们的结构-转化-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等。

  (3) 系统研究雾霾超细颗粒物对易感人群(如老年、儿童、潜在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的影响及其机制,为建立针对性的特殊防护方法提供科学基础。

  (4) 系统建立雾霾超细颗粒物健康效应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尤其是发展集成型的源解析方法与健康效应分析的同步检测方法与技术等,从而为我国建立科学高效的雾霾治理方法奠定科学基础。

  (5) 尽管大气超细颗粒结构、化学组成和表面性质等易受来源、季节等条件影响,纳米毒理学已经建立了相对系统且复杂的研究方法、实验技术和基本知识, 对研究大气超细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具有借鉴意义。

  (6) 在开展对细颗粒物(PM2.5)暴露健康危害的大规模队列研究的同时, 也需尽早开展对超细颗粒(PM0.1)的相应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护降低其危害。

相关文章

研究阐述咖啡因的健康效益和副作用

咖啡因广泛存在于咖啡、茶、软饮料和能量饮料等食物中,近年来,人们对咖啡因的膳食摄入量已显著增加,咖啡因的有益和有害作用也已被广泛研究。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华斌团队系统阐述了咖啡因的健康效益......

对“假科普”说不!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三大看点

朋友圈里不时刷到似是而非的“养生知识”?伪科学“造谣一张嘴”,却让专业人士“辟谣跑断腿”?健康科普信息良莠不齐,给公众带来不小的困扰。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委联合出台一份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

简单生活——老年人健康不可忽视的“七要素”

 健康生活方式可能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图片来源:Portraehf./Getty根据5月25日在线发表于《神经学》的一项30年跟踪调查研究,在具有痴呆症高遗传风险的人群中,采用7......

重编程再生造血干细胞样细胞,中科院有新图谱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课题组研究实现在体重编程再生造血干细胞样细胞。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CellProliferation。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博士生黄德浩和中山大学......

又一国际研讨会聚焦营养,这一人群备受关注

5月16日~19日,第九届纽迪希亚营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时值2022年全民营养周,本次研讨会以“聚新视野,营全生命”为主题,邀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等在内的......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医疗卫生相关支撑能力......

心力衰竭新研究:即便适量饮酒心健康恶化风险也高4.5倍

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科学大会2022年心力衰竭发表的研究,目前一些国家认为安全的饮酒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发展有关。 爱尔兰都柏林圣文森特大学医院的研究作者BethanyWong博士说:“......

科学家Science发文:后悔为科研牺牲健康

编译|孟凌霄科研(Study)、社交(Social)、睡眠(Sleep),三者不可得兼?来自贝尔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郑明徳(音),在Science发文回忆了学生阶段,自己为科研牺牲健康,最后因肠胃病到急......

癌症固然可怕,癌症患者的精神健康更应受到关注

3月28日,《自然—医学》发表了两篇关于大规模癌症患者的精神健康研究论文。其中,一项研究发现确诊患有精神疾病的癌症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并且与其他癌症患者相比有更高的自我伤害风险。第二篇论文发现,癌症患......

帮助宇航员保持健康,这种菜必吃

转基因生菜可以产生成骨激素,宇航员食用后可以在长期的太空任务中保持健康。当人们长时间处于太空微重力状态时,骨质流失或骨质疏松症会是一个常见问题。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每天至少需要锻炼两小时,并服用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