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30 10:31 原文链接: 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工程科技平台建设项目验收

  12月24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完成的“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会由青海省科技厅张超远处长和专家组组长张东研究员主持。专家组经过现场考察,审阅资料,听取汇报,质疑和讨论后,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针对青藏高原特有生物资源产品研发的需要,建立了提取分离、资源化学、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的产品研发系统;建立了生物资源检测方法研究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分析测试系统;建立了面向全省特色生物产业的技术咨询服务系统。项目的实施为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中心建设总计投入经费782万元,购置仪器设备105台(套),其中中试前处理、提取分离及制剂设备25台,精密分析测试仪器4套。

  3、建立了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体系,制定了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及仪器操作规程,配备了研发、分析和咨询专业技术人员35人,其中正高级科技人员12人,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4、在建设和试运行期间,承担国家及地方科研项目13项,获得项目经费1000万元。共培养博士、硕士及其他各类人才26名。已为3所高校和生物产业园7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及人员培训。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科技平台建设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会会场

专家组现场考察

验收会会场

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方面获进展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丰富,并对气候变化颇为敏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区永久性冻土层消融面积不断扩大,加剧了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不稳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进了......

青藏高原生物源气溶胶差异及与棕碳光吸收关联获揭示

生物圈释放的大气一次生物气溶胶(PBAPs)在地球系统中广泛存在,阿拉伯糖醇、甘露醇、葡萄糖和海藻糖是主要的生物源组分,并作为示踪物应用于PBAPs的表征和解析。有研究指出PBAPs对大气棕碳有重要贡......

“海燕号”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

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两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日前在四川省自贡市完成交付,并成功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介绍,这意味着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

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23日中午,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2023年珠峰地区综合考察研究中的峰顶科考。记者从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办公室了解到,本次科考顺利完成了极高海拔气象站技术升级、雪冰样品采集、冰芯钻取、......

青藏高原“长高”如何影响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最为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生态系......

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生长开展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

青藏高原科学与全球高原科学比较研究座谈会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工作部署,4月9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召开青海高原科学与全球高原科......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汞的累积分布与来源贡献

汞(Hg)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人为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进入大气环境,经大气循环传输并沉降累积至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跃汞储库之一,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至少90%以上的汞。土壤累积的汞......

古DNA研究揭示5100年来青藏高原人群的演化历史

3月18日,Science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完成的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人群......

付巧妹团队揭示青藏高原人类5100年演化史

演化的故事,往往不止一个版本。古DNA研究,可以帮我们找到那个更接近标准答案的版本。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