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31 11:45 原文链接: 韩春雨事件提示:谨慎看待科研结果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描述NgAgo(格氏嗜盐碱杆菌的核酸内切酶)编辑基因有效,而且与Cas9-sgRNA在切割哺乳动物基因组DYRK1A位点的效率上可以媲美。

  但是,此后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未能重复出NgAgo可以编辑基因的结果。为此,《自然 生物技术》杂志编辑部启动对韩春雨论文的调查,现在该杂志称,调查还在继续中。韩春雨本人也正在对导致论文结果无法重复的原因进行实验研究。同时,一些科学家表示,韩春雨事件一定需要在学术范围内有一个明确的结果。近日,韩春雨就此事,接受了央视《新闻调查》的采访。

  调查需要时间,因此人们等待结果也需要耐心。但是,通过韩春雨事件可以看到,在科学史上,如何对待科学研究结果才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客观的,甚至是公正的,一直有争议。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对待科研和科研结果,在今天已经有些神化和宗教化了,就是把科学和结果当成真理的化身,甚至认为科学就是新的宗教。对此,英国《自然》杂志资深编辑亨利•吉(Henry Gee)颇不以为然,针锋相对地宣称,科学不是关于真理的,它是关于怀疑的;不是关于确定性,而是关于不确定性的。吉甚至对所有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结果都予以了否定,“我们在《自然》上发表的一切都是错的”。

  原因在于,研究人员所发表的所有科学研究结果都只是对事物和现实的近似描模,并不代表正确,也不代表真理,将来肯定有人会做出更好的东西来替代或否认当前的结果。

  这种情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现状和结果的证实。研究人员对全球享有盛名的实验室发表在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上的53份“里程碑式”的研究论文进行重复性研究后发现,这53项研究结果中有47项结果无法重复,不能重复率达到88.68%。

  发表在2013年11月6日的《科学美国人》上的一篇文章也指出,对100项心理学研究进行的重复性研究表明,61%的心理学研究无法重复,结果比人们过去想象的更严重。发表在2017年1月19日的《eLife》上题为“癌症生物学可重复性:复制的挑战”一文称,对5项著名CNS(《细胞》《自然》《科学》)级别杂志上发表的癌症临床前研究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没有一个研究结果能够被完全重复,验证研究无法确认研究中的任何发现。

  可以看到,任何科学研究结果只是提出了一种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结论,这种结论当然只是假说,因此,需要通过其他类似的或相同的研究来验证,只有在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能重复的科学研究结果,才能证明这样的科研究结果是接近真理或揭示了客观规律,并且是有条件的正确,而非绝对正确。

  科学史上早就有科赫法则作为检验科学发现是否真实和正确的标准,其中就包含了4种重复检验: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要从宿主分离出同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宿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

  同样,在社会和人文科学领域也有“例不十法不立,例不十法不废”的标准。因此,任何科学发现和科研结果不能一发表出来就被天然地视为正确,甚至当成真理,而是要接受多次的可重复验证,才能视为揭示了事物的本真。所以,如果要以“科学研究结果”证明某种事物、学说或观念的正确与否说事,需要加上,“经过反复验证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某某事物是错还是对。

  在对待韩春雨团队的研究结果上,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科学界,在一开始都认为发表的NgAgo具有基因编辑功能是正确的,并没有等待验证,显然是把一切科研和科研结果都当成了宗教和真理,不容怀疑。但这恰恰违背了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精神——科学就是怀疑,并通过怀疑和反复验证,才能发现正确的东西和真理。

  为什么今天的科技界有如此多的未经过检验的研究结果成真理、真相和事实呢?第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学术不端行为,即造假,典型的有日本的小保方晴子和韩国的黄禹锡;第二个原因就是讲故事,而非全面反映科研结果和事实。这一点很像人们的照相,需要摆拍和把最光彩、最亮丽、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呈现给公众和社会,也像雄孔雀开屏,为了竞争,只把最艳丽和美轮美奂的一面呈现于同类和世界,因此,在同一研究有不同结果时,选取最好的一个结果发表出来,以获取社会和业界的喝彩和认同,也有利于获得科研经费。从本质上来看,这也是学术不端的表现,只是在程度上是50步,而非100步。

  科研结果不能重复的另一种原因就是,这一研究结果事情可能不涉及造假,但确实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错误,需要通过反复调查来弄清。目前,韩春雨表示,有些问题只有他自己知道。也因此,需要韩春雨把NgAgo编辑基因的不可重复的原因告诉大家,对这一事件进行自圆其说的解释。所以,进行这重复的验证恰恰是为了让科学的结论更为可信,这也是科学的辨证魅力,从短期来看不可信,但长期来看,经过检验后,则变得可信。

相关文章

韩春雨发表的NgAgo又有新功能!

CRISPR/Cas系统具有编辑DNA和RNA靶标的强大能力。然而,CRISPR/Cas系统对特定识别位点、PAM的需求限制了其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一些Argonaute(Ago)蛋白在5'磷......

曾经被全球唾弃的韩春雨,默默地发明了RNA成像系统

近日,韩春雨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了一篇关于基因编辑的新论文:BackgroundfreetrackingofsingleRNAinlivingcellsusingcatalyticallyi......

结果难服众学界期待公布韩春雨事件调查细节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官网首页发布了题为《学校公布学术调查和处理结果》(以下简称“结果”)的新闻。点开链接,这正是学术界期盼已久的对韩春雨团队的调查结果。结果中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人民日报评韩春雨事件:激浊方能扬清!

韩春雨论文调查是中国学术生态发展的重要事件,它对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图片源自网络如果说同行们最初关注的是韩春雨论文中提及的技术是否有效、实验是否可重复,那么此后更多的质询在于韩春雨团队及其所......

韩春雨回应撤稿论文处理结果:实验研究有缺陷感到歉意

划重点: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公布了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未发现主观造假情况,撤回荣誉称号及相关科研经费和奖励。9月1日,韩春雨通过校方对处理结果表态:撤稿论文的实验设计存在......

韩春雨论文事件:撤稿验证科学界“自净”机制

备受关注的韩春雨基因编辑论文争议事件近日有了结果,韩春雨团队在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站上发表撤稿声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告诉新华社记者:“此次撤稿展现并......

韩春雨事件:论文发表不是科研成果的盖棺定论

论文中有多少发现和结论符合客观规律,需要重复研究来证实。在没有验证之前,一切都只是有此一说和假说,不宜急着奖励,当成真理来膜拜。在国内外学者几番公开质疑其可重复性一年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基......

韩春雨论文事件:撤稿验证科学界“自净”机制

 备受关注的韩春雨基因编辑论文争议事件近日有了结果,韩春雨团队在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站上发表撤稿声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告诉......

韩春雨团队声明:将选择第三方实验室验证并公示结果

自然期刊发表韩春雨撤稿声明后,今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挂出韩春雨团队声明,其中提到,韩春雨团队同意按学校安排选择一家第三方实验室,在同行专家支持下开展实验,验证NgAgo-gDNA基因编辑的有效性,并将......

韩春雨事件照出的众生相

持续了近一年的韩春雨事件,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回应:《自然-生物技术》北京时间8月3日发表了韩春雨等论文作者的主动撤稿声明,并刊发了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杂志社措辞极为谨慎:“我们内部的图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