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05 15:41 原文链接: 食糖过量:警惕“甜蜜”的诱惑

   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表明,摄入过多糖有害健康。但外媒一篇新出炉的评论《糖摄入指南的科学基础:系统综述》(以下简称《综述》)宣称,上述结论的数据基础质量很低,因而基于该结论的膳食指南也不能信赖。

  《中国科学报》记者检索发现,国内权威媒体也曾在《合理食糖有益无害》的报道中提出,(2000年)“我国人均食糖量太少”:“一种误导将消费者引入误区,人们谈糖色变,仿佛食糖成了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微量原素缺乏等等的顶尖杀手。”

  疑问:

  多吃点儿糖也没关系?《综述》是基于什么原因提出这样的理论?在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糖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解答:

  事实上,人们很快发现,《综述》的主要作者,是全球最大的食糖生产商之一泰莱公司(Tate & Lyle)的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

  健康专家和研究人员迅速批评了这篇评论,认为它是科学政治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而且,这并不是制糖业第一次干扰科学研究。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冠心病死亡率“奇高”,科研人员开始研究饮食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生理学家约翰·尤肯在60年代提出,糖是引发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然而,另一位生理学家安塞尔·基斯认为,全脂肪、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才是祸根。到上世纪80年代,只有少部分科学家相信,糖在冠心病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就此,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研究人员分析、挖掘了美国糖业研究基金会(SRF)的内部文档和历史报告,得出惊人结论:1965年,制糖行业通过SRF的226号项目,以6500美元——相当于2016年的4.89万美元——雇佣了哈佛大学营养系科学家撰写综述,以淡化糖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并将谴责目标转移到饱和脂肪。UCSF的这份研究报告2016年9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上。

  虽然相关科学家都已经去世,但美国制糖行业协会即刻发表声明回应,质疑研究人员“试图重新定义历史事件,以附和当前的反糖论”,并称对《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这样一篇文章感到失望。

  而关于中国居民食用糖的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用量:游离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当前我国平均食糖水平确实还没达到。

  此外,2016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次提出要控制糖的摄入: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因为年轻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摄入含糖食品特别是饮料的量在增加,趋势非常明显。”陈君石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表示,游离糖主要是指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我们喝的含糖饮料中添加的糖,制作糕点时加的糖,烹调时加的糖等,都属于游离糖。”成人和儿童的游离糖摄入量,最好能降到低于摄入总能量的5%,这样会对健康带来更多好处。

  马冠生介绍,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修订过程中,有关糖对健康影响的询证显示,当摄入的糖提供的能量少于总能量的10%(约50克糖)时,龋齿的发生率下降;当该能量少于总能量的5%(约25克糖)时,龋齿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龋齿和肥胖的发病风险。

  “到国内各大超市看看,曲奇、蜜饯、果脯占了多少货架。有些事达到世界水平未必是好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糖的食用量整体在上升,不是‘特别高’,并不等于没有危害。”

相关文章

第13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线上召开

12月11日,第13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在线上召开。本届论坛以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题,邀请了广东省中医院教授张敏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显、新疆医科大学教授安冬青等教授专家围绕冠心......

黄金运动时间|这个时间段锻炼,癌症风险降低27%

由于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的差异,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去锻炼。有人喜欢以晨跑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穿梭在刚刚苏醒的城市中,偶尔拍下一两张晨光熹微中的美景,十分惬意;有人习惯在下班之后去健身房撸铁或打拳,......

EHJ重磅:中国首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诞生

心血管疾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近十年,基因组学研究已成功发现数百个冠心病以及相关表型的易感基因[1]。在欧洲人群中,已有多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模型被开发出来[2-5]。既往研究表明PRS......

EHJ重磅:中国首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诞生

心血管疾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近十年,基因组学研究已成功发现数百个冠心病以及相关表型的易感基因[1]。在欧洲人群中,已有多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模型被开发出来[2-5]。既往研究表明PRS......

我国首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建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顾东风和该中心教授鲁向锋团队建立了我国首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并系统评价了其在冠心病精准预防中的应用价值。该评分可提升冠心病发病风险预测和临床风险分层能......

全国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

11月27日,2021全国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共同就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领域的现状及未来进行深度探讨和学习,涉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外科、介入治疗、心脏康复、基础研究、胸痛中心......

多吃这种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摄入量要谨慎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昔日疑难杂症如今已被“攻克”。然而直到今天,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仍是全球健康的头号和二号杀手。除了遗传因素外,饮食习惯是主因。因此,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始......

拜耳公司Gadavist获FDA批准上市,辅助冠心病诊断

2019年7月15日,拜耳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Gadavist®(钆布醇)注射剂用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以评估已知或疑似冠状动脉疾病(CAD,俗称冠心病)成人患者在......

新研究发现顶秃会增加患冠心病风险

男性类型的秃发,也称为雄激素源性秃发症(AGA),是脱发的最常见原因。它影响大约30-40%的成年男性,80%的男性在80岁时都可以看到它。AGA被认为是一种可遗传的雄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特征是在头皮的......

关于抑郁与冠心病的关系,欧洲发布了一份立场文件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一份关于抑郁和冠心病的立场文件(positionpaper),对冠心病共病抑郁的流行病学、机制、评估、治疗等进行了探讨。美国密歇根大学MelvynRuben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