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18 17:26 原文链接: 首届亚太国际生物分析最新进展研讨会报告集锦

  2011年1月12日,由加拿大CVG组织(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Group)主办的首届亚太国际生物分析培训及最新进展研讨会在上海淳大万丽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生物分析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跨国药企、CRO公司及仪器厂商共计210余位都应邀参加了会议。以下是大会报告集锦。

美国Advion生物公司副总裁Stephen Lowes博士

  来自美国Advion生物公司副总裁Stephen Lowes博士为大家带来题为《关于围绕生物标志物LC-MS定量分析的法规指南开发的思考》的报告。

  在报告中,Stephen Lowes博士首先介绍了生物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如:生物标志物、药效学PD、药代动力学PK等。接着Stephen Lowes博士指出,围绕生物分析的法规指南目前正带动PK研究的需求,最典型的就是外源性物质的测定。而针对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在外源性物质的分析方法上也存在挑战包括:样本的内源性干扰、受复杂生物体系变化的干扰、涵盖从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的许多种类、具有广泛的生物基质、样品浓度小程度上波动或在一个较宽动态范围内变化等等。考虑到上述的所有问题,才能制定相关法规指南从而满足在此领域不断增长行业需求。

  接下来Stephen Lowes博士讲到用LC-MS进行生物标志物分析的优势和面临的各种挑战,并选择LC-MS进行生物标志物分析的方法,谈及了LC-MS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验证的考虑。

  报告的最后,Stephen Lowes博士作了简短的总结。LC-MS用于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定量是很可观的方法,生物标志物的分类可以在方法适用性上进行协助。管理条例有望将这一方法纳入其中。

美国默克(Merck)临床开发实验室的执行总监Russell Weiner 博士

  来自美国默克(Merck)临床开发实验室的执行总监Russell Weiner 博士为大家介绍了生物标志测定方法开发和验证。

  在报告中Russell Weiner 博士分别讲到了生物标志测定方法平台的适用性、试验验证方法的思考、预分析、商业化试剂盒等内容。针对生物标志测定方法开发和验证,对免疫测定、流式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和qPCR等案例研究作了详细讲解。

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副主任Bruce Stouffer 博士

  来自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副主任Bruce Stouffer 博士演讲的报告题目为《配体结合测定(LBA)——新旧挑战和解决方案》

  Bruce Stouffer 博士主要从BMS公司的外包策略、常见的转移问题的分析、以及生物案例研究即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阿贝西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K)研究案例中,主要讲到当前状态的LBA新技术、优缺点、配体结合测定形式、免疫方法更新以及为何需要他们?

  报告的最后Bruce Stouffer 博士总结说免疫大分子药代动力学研究存在动态范围窄、稀释倍数高、转移检测困难、背景干扰等问题。不管是内部实验还是外包,筛查实验方法的开发不能过于具体,仍需处理多个药物;在许可情况下不如使用BMS公司的标准。同时Bruce Stouffer 博士也对“何时以及如何采用新技术”提出了疑问。

药明康德制药公司生物分析实验室 Dongbei Li博士

  来自药明康德生物分析实验室的Dongbei Li博士为大家带来的报告题为《配体结合测定(LBA)——在跨实验转移存在的挑战》。

  接下来李博士主要从对四种案例研究以及得到的结论作了详细介绍,其中涉及了QC回收问题、交叉对比、基质效应、背景干扰等。

  通过四种案例分析,李博士指出在跨实验室转移存在的问题:实验材料不同、仪器不同;移液技术水平;微妙的分析细节在协议中不能得到充分表达以及在运输过程中试剂发生变化。那么改进以上情况呢?李博士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对实验数据深入分析、在转移实验前或者转移实验过程中要不断保持交流,从而避免在跨实验室转移上出现各种的问题。

美国安进公司(Amgen)Mark Ma博士

  来自美国安进公司(Amgen)的Mark Ma博士为大家介绍了生物大分子LBA方法开发。

  Mark Ma博士分别从大分子方法开发基础、方法开发程序、方法开发技术、分析一致性改进、在LBA限制决议等五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

  报告的最后Mark Ma博士作了简短的总结:对于分析方法的开发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则,我们只是没有可遵循的“食谱”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已,但是一些基本的原则还是必须要遵守的;同时必须将科学的判断用于每一种方法的设计和表征,这样每一种方法才能被看作有效的“自定义法”; 将正确的方法用于正确的研究,才能满足不同项目的需要,从而 “完美方法”与“最佳实验”才能达到一种持续平衡。

,

中国SFDA药品注册司研究监督处李金菊老师

  来自中国SFDA药品注册司研究监督处李金菊老师作了题为《中国GLP/GCP认证认定情况》的报告。

  李老师介绍了药品研制环节监管的目的、意义和法规,我国GLP、GCP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药品监管的全过程中,对药物研究的监督管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将规范和促进我国新药研发,适应监管全球化趋势和挑战的需要。药品监管主要依据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我国对GLP实验室的建设尤为重视,现有的近百家研究机构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毒理学研究,已有38家GLP实验室通过GLP认证检查。目前,我国GLP实验室有一定研究水平的毒理学研究人员,有中药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经验,有较丰富的动物资源等;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实验设备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员的资质认可制度,实验动物供应不足等。我国现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98家,基本可满足目前临床试验需要,但尚不能满足艾滋病、疫苗等临床试验需要。我国GCP在申请人、研究者、监管者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最后,李老师总结说,良好的管理+良好的数据(GLP、GCP、GMP)+良好的分析+良好的报告+良好的审评=良好的决定。

中国SFDA药品审评中心的孙涛博

  来自中国SFDA药品审评中心的孙涛博士的报告题目为《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原则和技术评价要点》

  孙博士主要介绍了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药物研究与评价中的作用,及其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一般考虑等。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提供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ADME的过程和特点,贯穿药物研发整个过程,在药品注册评价中不可或缺。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基本原则是:试验目的明确,分析方法可靠,试验设计合理,所得参数全面,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内容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药代动力学参数,药物吸收情况的研究,药物组织分布的研究,药物排泄的研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研究,药物的代谢转化研究,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代谢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一般考虑是:试验目的,方法学研究和确证,试验设计,几种特殊情况。

  接着,孙老师举了核苷类似物抗乙型肝炎,TNF-α抑制剂拟治疗风湿性关节炎,DDP-4抑制剂拟治疗Ⅱ型糖尿病等例子。

  最后,孙老师总结说,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药学、药效学、毒理学、临床研究关心密切,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在药品注册中不可或缺,不能将其孤立起来,要充分考虑其本身的系统性和与其它研究的关联性,方法学研究应结合药物的结构和临床应用特点,对于试验所得出的结果,应站在综合评价的高度进行分析,为药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FDA)CT Viswanathan 博士

  来自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FDA)CT Viswanathan 博士的演讲题目为《美国FDA生物分析指南更新:白皮书、新问题剖析和注意事项,以及生物分析指南全球一致的前景》

  美国FDA生物分析方法指南已有20多年的历史,需要重新审核一下,以适应现在的状况。这个指南积累了很多经验,建立了数据库,法规文字普通,更新中引用过去的文献。随着工作内容的全球蔓延,指南的许多更新工作采用外包方式。在这过程中,FDA采纳了全球的建议,如欧洲药监局(EMA)等。FDA不会是传统性和强制性,一般是原则性,将会非常客观,尽可能与EMA等世界各地医药监管部门保持一致协调。当前这个草案正在准备中,主要围绕生物、医药等领域。

  接着,CT Viswanathan 博士阐述了他的全球化观点。世界各地实验室发生了很多事情,国际联合体致力于实现全球化、协调一致的权威性工作。全球化是一个愿景,它的原则是要有代表性、包容性和国际性。各地区有不一样的观点,但最终要统一起来,科学是未来正确的方式。全球监管评估需要花时间的,需要建立在统一基础上,这就需要有共同指南和同一文件加以使用。我们对需求进行协调,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标准统一是我们共同的目的,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是非常重要的。

欧盟EMA高级药代动力学评估员Jan Welink 博士

  来自欧盟EMA的高级药代动力学评估员Jan Welink 博士为大家带来题为《EMA新生物分析指南——生物分析指南全球协调一致的观点在磋商会后期有改变吗?》的报告。

  Jan Welink 博士首先发布了一个免责声明,报告中所表达的是他个人观点,并不代表EMA、PKWP或MEB中的任何一个。Jan Welink 博士先介绍了CHMP,详细讲解了欧盟科学指南及其历史、现状与发展。

  欧盟科学指南建议申请人、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各方如何在立法中更好履行规定的义务,它是建立在最新科学知识上的一致的欧盟方法的反映。欧盟指南的发展经历了从概念文件到评论概述的过程,它是建立在FDA、ISR以及他们经验的基础上,依赖于检查人员、药代动力学参与者的贡献和努力。在各种科学大会上进行讨论并接受全球各地的不同观点,有人说细节不够、泛泛而谈,有人说监管方不希望指南具有法规性质……LAB分割、改善以后,澄清了一些范畴,并应用到临床验证。下一步将要整理反馈来的评论,并应用到新版本中,新版本有望在2011年第二季度定稿。EMA讨论合作,为协调一致作贡献,创造一种合力支持全球性方法,权威批准依赖当地监管者和管理机构。

日本MHLW-NIHS 高级研究员Noriko Katori 博士

  来自日本MHLW-NIHS 的高级研究员Noriko Katori 博士的报告题目为《日本GLP状况和生物指南统计学》

  Noriko Katori 博士讲解了GLP法案的组成、历史、发展和分析手段的验证,最后介绍了日本和其它国家的关系以及生物指南统计学等内容。

  GLP是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方面。日本的GLP研究机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大体一致,设有业务管理部、实验部和质量保障部,部分机构设有情报部和研究部。药物研发过程中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涉及到上市后安全运营等。日本政府执行GLP法规已经有20年的历史,目前已成立了多个对GLP进行研究和普及推广的学术团体,每年定期进行学术交流,进行初级和高级GLP培训教育,为GLP水平的提高取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与美国、欧盟、世界国际卫生组织等达成共同协议,自动接受它们的相关标准和指南,对于非OECD国家,也达成了互相数据认可的谅解备忘录。对于TK和BE来讲,精确性是很重要的需求,统计分析学对准确度能提供巨大帮助,评估错误显示的非正常分布和风险,判断错误来源和查明错误,纠正偏差等。

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KFDA)药物评估部 Youngsoo Kim 博士

  来自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KFDA)药物评估部的Youngsoo Kim 博士带来题为《韩国生物分析法规和BE研究现状与主题》的报告。

  Youngsoo Kim 博士介绍了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KFDA),BE研究的历史、指南、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等。

  KFDA的任务是确保食品、药物、医疗设备和化妆品的安全和功效,促进公共健康,支持食品和医药工业发展。目的是政府职能部门能够保护和促进消费者和公共健康。KFDA下设五个分部和六个药物评审,药物评审部包括药物质量评估、药物安全和功效检验、BE测试检验和相关规定检验等四部分内容。

  BE研究的实施一般包括普通药批准,特殊情况批准改变和药物重新评估。关于仿制药的批准流程需要经过BE草案应用、草案批准和BE研究管理三个步骤。BE指南包含研究设计,主题数量,分析方法,生物等效性标准等诸多内容。生物分析方法验证主要有选择性、精确度、准确度、标准曲线等参数,一般有研究中验证和重复分析。现在主要的问题是高度可变性药物(HVDs)和参考列出药物(RLD)。

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 钟大放教授

  来自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的钟大放教授为大家带来的报告题为《中国受控生物分析与国际指南比较》

  中国受控生物分析有占世界人口20%的制药市场,超过4000个制药公司,每年大约有100个潜在ADME研究以及几千个临床PK和BE研究,中国受控生物分析实验室多在制药公司、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医院等。中国受控生物分析指南在1999年是GLP规则,2003年又发布GCP规则,随后在2005年又分别推出临床生物药效率和药物配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非临床化学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和临床化学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当然,美国FDA和欧盟EMA也有许多生物分析指南。钟老师以中国生物分析指南跟国际指南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如规章适应性、全部/部分验证、RS和IS、选择性、准确度、LLOQ、精确度、校准曲线和变化范围、稳定性、重复性、稀释整合性、交叉验证、基质效应、样品分析等。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比较,启发了钟老师对中国指南的建议,如:GLP在临床前期和临床生物分析的适应性;LLOQ应当考虑药代动力学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仪器的灵敏度;对于稀释整合性、交叉验证、稳定性、基质效应和样品重新分析等特殊许可标准;顺应全球生物分析法规的协调一致;需要关注方法的选择性:多组分制备、代谢物的定量、不同民族生物样本基质差异性等。

相关文章

岛津先进医疗保健案例丨质谱探索生物标志物和临床应用

随着社会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如何延长健康寿命成为了迫切的课题。岛津长期致力于X射线成像诊断和质谱分析技术,以医疗、成像技术的可视化、以及使用质谱仪进行定量分析为基础,在可显著改善医疗保健未来的研发最前......

中国人群颅内动脉瘤不稳定性的标志物和风险分层模型

颅内动脉瘤是导致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中国人群中的影像学检出率约为7%,但超过2/3的颅内动脉瘤是通过体检等方式发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

新型传感器可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研究人员在诊断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NDD)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名为“ImmunoSEIRA”的新型生物传感器,能够检测和识别与NDD相......

研究发现精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

 中新网上海3月3日电(孙国根陈静)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在临床诊断AD仍十分困难,如何破题成为医学专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记者3日获悉,中国医学......

地球环境所在湖泊沉积物中四醚膜脂来源的研究新进展

古温度定量重建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一个科学问题。近期研究表明,微生物产生的四醚膜脂brGDGTs具有定量示踪过去陆地温度变化的潜力。然而,目前对于湖泊沉积物中brGDGTs的来源尚缺乏定量评估。尽......

安捷伦与AkoyaBiosciences达成合作,推动生物制药分析技术

——旨在为伴随诊断开发中的组织生物标志物分析提供商业化的端到端解决方案2023年1月11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近日宣布与AkoyaBiosciences,Inc.(纳斯达克:AK......

CircEIF4G3或可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尽管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根治性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仍不尽如人意。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用于GC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ZenoSWATHDIA,SCIEX宣布推出下一代数据独立采集技术

近日,丹纳赫公司(NYSE:DHR)旗下公司SCIEX推出ZenoSWATHDIA,这是生物标志物发现和翻译工作流程的重要一步。ZenoSWATHDIA是样本的最终数字记录,可以使研究人员发现更多的潜......

还在纠结于单个代谢物?原来是它们共同引起疾病的!

在一项发表于eBioMedicine的前期研究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韦斯特米德儿童医院生物化学系SushilBandodkar及其同事通过LC-MS/MS,开发并验证一组用于神经炎症性疾病诊断的炎性......

一文读懂|西湖大学郭天南:多组学对新冠的研究与挑战

编译|陆恬,钱丽琴作者|陆恬,王瑛睿,郭天南COVID-19仍在全球肆虐,且似乎不会从地球消失。近日,西湖大学郭天南团队在CellReportsMedicine发表评述,在这篇评述中,郭天南等人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