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9 13:44 原文链接: 首次中国印尼爪哇海沟联合深潜科考完成

3月28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返回三亚,完成首次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科考航次任务。本航次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牵头组织实施,是国际上首次在爪哇海沟开展大范围、系统性的载人深潜科考。

科考队于2月8日从三亚起航,历时50天,“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了在爪哇海沟的22个潜次任务,其中14次下潜超过6000米水深,6个潜次任务由来自中国与印尼双方的科考队员共同完成。

本航次获得爪哇海沟一批宝贵的大型底栖生物、岩石和沉积物等样品,以及高清视频和照片,共采集大型底栖生物200余个,包含多个深渊新物种;发现了由原生动物门类占优势的全新岩栖动物区系,丰富的深渊木落生态系统,以及海沟底部的富铁沉积;还在弧前盆地区域发现了2处活跃的低温热液区,为深入理解爪哇海沟特殊地质构造活动、生物多样性、地质生命协同演化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次爪哇海沟联合深潜科考,是由深海所发起的“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加深对全球深渊地质生命过程与地球系统演化的认识,对推动我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本航次由“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项目、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深海深渊科考与装备海试共享航次”项目共同支持,参航队员来自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印尼哈鲁奥莱奥大学、印尼恒都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华大基因等11家单位。

3月28日,首次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科考航次任务完成,“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归港。戚金葆、丁典摄

3月28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回归三亚。戚金葆、丁典摄

深渊科考队返航后向前来接船的公众挥手致意。戚金葆、丁典摄

科考队汇报本航次任务顺利完成。戚金葆、丁典摄

搭载“探索一号”科考船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戚金葆、丁典摄

中国-印尼联合首次完成爪哇海沟下潜任务。深海所供图

深海生物。深海所供图

深海生物。深海所供图

深海生物。深海所供图

深海生物。深海所供图


相关文章

治沙“中国方案”,从沙坡头出发

■本报见习记者叶满山沿着定武高速(G2012)一路向东,当道路与包兰铁路线平行时,只需再前行几公里,便能远远望见黄河沿着群山的北面,在沙山下转了个大弯,向东奔流。铁路线两侧的沙漠被条状的绿色长廊阻隔,......

腾讯元宝!混元大模型推出APP版

5月30日,腾讯宣布旗下混元大模型全面升级,基于混元大模型的App“腾讯元宝”正式上线,苹果及安卓应用商店均可下载。相比此前测试阶段的混元小程序版本,面向工作效率场景,腾讯元宝提供了AI搜索、AI总结......

普冰“炼成”:为小麦种业注入新动能

戈壁滩上有一种野草,茎秆细韧,叶子坚硬窄短内卷,花序粗壮,小穗紧密平行排列成两行。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冰草。由于冰草营养丰富,适口性佳,被各种家畜所喜食,成为中国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种植的重......

科学家构建鹰嘴豆属超级泛基因组

鹰嘴豆是世界第三大豆类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其固氮能力能改善土壤肥力,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但鹰嘴豆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抵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能力不足,限制了它的育种改良。5月29日,华大......

仿海豹踱步,微小型机器人获新进展

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李兵、李曜团队在微小型机器人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科学》。在微型机器人领域,简化驱动形式和减少驱动器数量是一大难题,因为驱动器是限制机......

广东成功举办首届“民生杯”食用农产品快检竞赛

5月27日至29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省总工会联合举办2024年首届“民生杯”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职业技能竞赛。经过理论、实操和竞答3轮次的激烈角逐,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代表队和深圳某农产品检测认证......

“普盛海洋牧场6号”在广州南沙交付

5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设计,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所属文冲修造负责建造的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场6号”在广州南沙命名交付。记者获悉,“普盛海洋牧场6号”半潜式深......

广州出台方案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

近日,广州市科技局和广州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负面清单+包干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记者获悉,“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取消了传统的预算编制要求,允许......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成因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研人员在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深部热成因烃源能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提供气体。相关成果发表于《海洋和石油地质》(MarineandPetrole......

波浪与可渗结构相互作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教授、广东省创新团队“南海生态环境权益综合研究”带头人唐丹玲团队与合作者,利用无网格方法研究波浪与可渗结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流体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