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30 18:35 原文链接: 首次实验室规模核燃料后处理热试验完成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顺利完成首次热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全流程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热试验。 这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国建设核燃料后处理厂有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关键环节,通过后处理可以将核燃料中的绝大部分进行回收并重复利用,在减少核废物对环境影响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对天然铀的需求。热试验是后处理技术研发中最重要也最具挑战性的环节。 本次热试验以核燃料元件棒为试验对象,试验过程包括元件剪切、元件溶解、铀钚共去污分离、铀纯化循环和钚纯化循环五个环节,试验全程实现机械手远距离操作。 自9月1日启动以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累计运行420小时,工艺流程运行稳定,关键技术指标均达到工艺设计要求。 试验成功验证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先进无盐二循环流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该流程下一步进入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建设后处理厂及构建我国先进核能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文章

在核电站乏燃料运输安全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

核反应堆乏燃料场外运输安全是确保核燃料后端循环与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开展乏燃料运输风险评估研究,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潜在薄弱环节从而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对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意义。充分辨识、表......

科学家开辟了从海洋中开采核燃料的新方法

海水中的铀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铀资源,其储量约为45亿吨,相当于陆地铀矿储量的一千倍,倘若能经济有效地提取,将是我国核电事业与核力量稳定发展的重要补充和保障。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在......

构建“小核心、大协作”的核科技创新体系

“核工业迎来了‘两弹一艇’以来又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9月27日,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举行的“一堆一器”建成60周年暨68周年院庆主题座谈会上,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如是说。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等研制出新型核燃料小球

日前,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嬗变化学研究室(以下简称研究室)与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合作,提出了一种无冷却即时混合与微波辅助加热相结合的快速溶胶凝胶方法,可用于在手套箱内制备包含有次锕系核素的新型核燃料小球......

我国有了自己的核燃料贮存和运输材料

记者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中核集团科技专项“龙舟-CNSC乏燃料运输容器研制”项目中原型样机日前通过验收。作为乏燃料运输容器关键材料国产化的重要环节,金属所研制的碳化硼增强铝(B4......

我国核燃料研究获突破提出全新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该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创提出的全新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可将铀资源利用率由目前技术的“不到1%”提高到“超过95%”,处理后核废料量不到乏燃料的4%,放射......

日本决定报废“文殊”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由于建成后事故频发,长期无法正常运转,日本政府12月21日决定报废“文殊”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但还将坚持核燃料循环利用政策,继续研发替代型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当天召开的核能相关内阁成员会议正式作出了这一决......

首次实验室规模核燃料后处理热试验完成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顺利完成首次热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全流程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热试验。这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

首次实验室规模核燃料后处理热试验完成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顺利完成首次热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全流程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热试验。这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

首次实验室规模核燃料后处理热试验完成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顺利完成首次热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全流程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热试验。这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国建设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