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27 07:41 原文链接: 马海德: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杰出的国际主义者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祖籍黎巴嫩。1927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读医学预科。1933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到中国上海,开始了他在中国55个春秋忘我奋斗的光辉历程。

  奋战在革命一线的医学专家、杰出的国际主义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宋庆龄(孙中山夫人)和在上海的外国在华进步人士史沫特莱、路易・艾黎、格兰尼奇、汉斯・希伯等人,并开始投身革命活动,他的诊所常常成为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联络、开会的地方。

  1936年6月,经上海地下党和宋庆龄推荐,他和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他调研考察了陕北各地卫生医疗单位,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毛泽东主席很欣赏他的这份报告,任命他为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卫生顾问。

  1937年2月,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底马海德参与筹建了陕甘宁边区医院。他不仅很快学会了中国普通话和陕北的方言,而且把自己原来的美国名字乔治・海德姆改成了中国名字马海德,既保留了原来美国姓海德的字音,又增加了边区回族同胞姓氏中常见的“马”字。1940年3月,他和从上海来的电影工作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生周苏菲结婚,组成了美满家庭。1942年,他调到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工作。

  在马海德的努力下,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和边区其他医院得到迅速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先后接待白求恩、柯棣华、巴苏、汉斯・米勒等外国医生。仅仅在1944年到1947年,马海德就曾诊治伤病员4万余人次,多次受到边区政府的嘉奖,名字传遍了整个边区。

  马海德在延安期间还曾担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和新华通讯社的顾问。1937年11月,他帮助新华社创立英文部,开始向国外播发英文消息。他还经常为当时中央出版的对外宣传刊物《中国通讯》撰写稿件。

  新中国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为消灭性病、麻风病作出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立即申请加入中国籍,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1950年他被任命为卫生部顾问。

  1953年,他协助组建中国医学科学院所属的皮肤性病研究所,主要从事对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他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走访少数民族的山寨和草原,向农牧民们传授防治性病知识,为成千上万的患者治病。中国终于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取得了基本上消灭性病的震惊世界的成就。

  接着,马海德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消灭麻风病。他率领医疗队深入广东、福建、江西、江苏的山村、海岛,开展麻风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1985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在广州成立了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中国麻风病福利基金会和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并且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国际麻风病学术交流会。1986年,他出访了十几个国家,使日本、美国等多国的麻风病基金会,分别同中国有麻风病防治任务的省区建立了对口联系,提供价值上千万美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交通工具等援助。

  马海德根据中国国情,将麻风病传统的住院隔离治疗办法改变为社会防治,并于1980年把国外治疗麻风病的新技术――强杀菌联合药疗引进了中国,大大提高了疗效。中国麻风病人已从1949年的50万人,减少到7万人。他在医学界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和基金会主席、中国肿瘤基金会名誉主席等。他生前还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

  马海德对医学事业的突出贡献受到世界广泛赞扬,荣获多个奖项。

  1983年,在庆祝他来华工作50周年之际,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他,对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1988年9月,卫生部授予他“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

  马海德晚年身患癌症,1988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根据他本人遗愿,他的骨灰一部分安置在北京的革命公墓,一部分撒在中国的延河里,还有一部分由他的国外亲属带回美国家乡。

相关文章

4062人!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拟资助人员名单发布

2023年11月1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发布了《关于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拟资助人员名单进行公示的通知》,公布了获得资助的406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名单。详细内容......

7项疫苗监管方案,每项获资助160万!国自然基金委和盖茨基金会今日官宣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自然基金委”)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宣布七项研究方案入选双方发起......

2024年度赴英参加传染病的生态学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UKRI)和以色列美以两国科学基金会(BSF)每年在“传染病的生态学与演进()”领域联合征集合作研究与合作交流项......

关于推荐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候选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候选人的通知

根据《陈嘉庚科学奖奖励办法》、《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办法》和《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实施细则》规定,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以下简称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以下简称青年奖)的推荐工作将于......

詹天佑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

8月27日,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换届暨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芳致贺信,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

医学领域交流与合作

2023年7月19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会见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MedicalBoard)新任主席罗杰·格拉斯(RogerI.Glass)一行。窦......

离天下“无麻”又进一步,麻风病免疫遗传学机制新进展

近日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张福仁所在的团队因在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方面作出贡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让麻风再次得到关注。......

共12位!2019吴瑞奖学金获奖人员名单揭晓

2019年度吴瑞奖学金获奖人员名单于今日揭晓。于宙等12名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0所高校和研究所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获此殊荣。我们谨向获奖学生......

美立法者要求基金会披露更多捐赠者信息

美国一个重要国会开支小组对联邦特许的两个医学基金会作出了批评。它警告称,两者披露捐赠人信息的方式可能不符合要求。这是涉及两家基金会的最新争议,虽然传统上它们一直很低调。过去25年间,它们为美国国立卫生......

研究揭示中世纪欧洲人患麻风病的遗传风险

根据近日《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论文,现今的麻风病遗传风险因子与中世纪欧洲人的麻风病也有关系。该研究认为麻风杆菌(Mycobacteriumleprae)的易感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与近1000年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