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9 10:58 原文链接: 高校薪酬的这些坑,你陷进去吗?

  又是一年秋招季。又到了一边为毕业论文焦虑头秃、一边为招聘职位独自消愁的路口。当然,每年比职位本身更容易引发热议的,往往是直击灵魂的“薪酬”。

  对于早早确定去企业工作的斗士来说,“薪酬”是滑动鼠标、肉眼可见的数字,没有你想不到,只有你够不到;而对于那些苦读十数载、一心留高校的硕博应届生,“薪酬”仿佛成了无限神秘的未解之谜,你用尽力气旁敲侧击,最后也只能在拿到工资条后,长叹一声:唉,原来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模糊不清、美化夸大、文字游戏……今天,小编就来陪你一起排排有关高校薪酬的大坑,看看这些隐蔽的套路,我们如何完美规避!

  01“按事业单位标准”,是什么标准?

  如果你成功通过了一所高校的简历筛选,又过五关斩六将地杀到签订三方的环节,大概就会在前往人事处的路上,偷偷畅想合同上工资一栏的数字,然后盘算着吃顿大餐庆祝一番。但事实是,你会看到涉及薪酬待遇的部分,只有一句“按事业单位统一标准”。

  这说了等于没说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高校普通教师的薪酬由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两部分构成。工资性收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奖金,这些收入通常指代“按事业单位统一标准发放”的那部分钱。初入高校工作的“青椒”、辅导员以及行政人员等教职工,拿到手的大都是工资性收入,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学科体系的高校略有差别,但也与当地的消费水平大致成正比。而非工资性收入包括科研收入、评审费、稿费等等,随着年限积累和职称评定,这个类别的收入将逐渐成为决定你薪酬天花板的关键因素。

  02“年薪”的奥秘,你思考过吗?

  除了“按事业单位标准”的说法,还有一类薪酬说明比较常见——年薪。仔细浏览各大高校官方网站或者青塔人才网的招聘信息,便不难发现,许多院系直接负责或项目制的硕博人才引进,会标注“年薪10万起”“年薪15万”这样尚可接受的条件。看到这儿,“小白”应届生天然地认为,10万、15万,就是实实在在到账的真金白银。但其实,打包宣传的“年薪”,往往囊括了五险一金、各项福利、甚至年终奖;换句话说,凡是能加进去的所有税前收入,组成了传说中的“年薪”。

  咱们再折合月薪算一笔账,就知道实际落袋为安的收入缩水几分了。

  以年薪10万为例,假如正常除以12个月,倒推平均月薪应该是8000元左右;但实际上,正向思维下的薪酬是:抛除每个月1000-2000元不等的住房公积金,500-1000元不等的“五险”,再按税前收入扣除几百块的个人所得税,最终剩下5000-6000元。这中间的“差价”,不存在欺骗或造假,而是一种文字游戏般的绕圈子。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某大学教授工资条事件中,令人咋舌的“应发15335元”和“实发8271元”,便是另一种佐证。此处并没有“黑化”高校待遇的意思,毕竟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也是有益补充。只是想提醒大家,谨慎理解高校的薪酬,若是非常心仪的学校,更加需要多面询问,尽量避免“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扎心局面。

  03 地域之间,薪酬差别有多大?

  “每个月拿着4000、5000块的工资,都不好意思和家里人说。”

  “你坐标哪里啊,这么低,我大概到手8000元。”

  在某学术科研论坛上,输入“全国高校讲师薪酬待遇”进行检索,上万条留言信息使这一话题热度高居不下。对比地域之间的薪酬,也成为众多硕博应届生决定去向的徘徊之处。

  通过论坛留言和私下了解,目前从地域来看,高校新进教师薪酬:一线城市>东南沿海城市>中西部城市,到手月薪分别在8000元起步、6000-8000元、4000-6000元,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除此之外,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高校薪酬也会略有差异。从高校层次来看,顶尖高校与普通公办学校的薪酬差距不大,反而民办和专科学校比前两者高出一截;从学科分布来看,理工科和医科出身的应届生薪酬明显高于文科。至于这样的薪酬分布是否公平合理,以及怎样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总而言之,全国各高校之间的薪酬会因地域、层次、学科等影响而呈现不同,但这种差别并不失控。无论你进入哪所高校工作,暂时的薪酬也只能决定起点,未来的高度还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04 相对客观的薪酬,去哪里了解?

  相比于公司企业的“明码标价”,高校薪酬确实无法准确了解。有人说,在市场竞争压力的驱动下,前者需要以“高薪”这张明牌吸引人才来保持向前趋势;而后者因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稳定自由的“铁饭碗”标签能天然吸引高学历人才,即使模糊薪酬也无妨。我们暂且不去评价它的正误,而尝试把视线拉回到求职者身上。

  也许硕博毕业进高校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也许教书育人是从小到大的梦想,但能拿到多少工资、实现经济独立一定也是占较大权重的去留因素。

  那么,应该通过哪些渠道去了解相对客观真实的薪酬呢?

  首先,争取“官方回应”。前面提到,一般情况下,硕博应届生的引进都是由高校人事处组织考核,基本都是“按事业单位标准”发放工资;但也有一些学校是院系直接负责,这时询问和谈判薪酬的空间比较充分,完全可以大胆提问,在双向选择原则的引导下为自己争取利益。

  其次,求教于同校或同行前辈。在前来面试或者拿到offer时,先控制住自己的激动情绪,及时发动身边的人脉资源进行求证。同校前辈无疑是对薪酬具有发言权和可信度的不二人选,同行前辈则会凭借经验给出相对实际的参考建议。例如青塔人才小程序-问答栏目就有很多前辈给出自己的参考:


相关文章

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这些实力高校入选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批准建设第二批重点实验室的通知》(矿安函〔2024〕33号),宣布全国共有13个实验室拟批准建设。其中,辽宁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雄安新区崛起!教育部力推,15所京部属高校齐聚!

2月21日,据报道:按照教育部安排,北京将有15所部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目前第一批4所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新校区已开工建设。北京市教委处表示,北京市积极......

sora爆火!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进高校专业课

人工智能可以自动生成视频,那电影还需要人拍么?大学的专业课是不是白学了?首款文生视频模型“Sora”发布一周,在影视行业引发热议。记者采访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本市部分高校的专业课。多位影视专......

浙江杭州:聚焦校地融合发展“高校经济”

杭州市西湖区紧密围绕“四个面向”,立足于老文教区优势,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全力构建以发展“高校经济”为抓手的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新模式,高校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大学科技园1.0版、特色小镇2.0版、大学城3.0......

年度大盘点|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年度统计震撼来袭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2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截至2022年底,我国获得资质认定和其他专业领域法定资格、资质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有52769家,全年实现营业......

2023中国高校CNS排行出炉,第一实力断层

2023年,中国内地高校在CNS顶刊上收获颇丰,共计发布351篇。其中Nature刊文187篇,Science刊文99篇,Cell刊文65篇。这一发刊总量相较于2022年的259篇,增长了35.5%。......

河南启动电子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建设

1月2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郑州召开,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说,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

中央发文:支持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办学

1月22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提出,建立高品质民生服务供给体系。支......

高校学生评价应向“增值评价”理念转向

长期以来,平均成绩点数(GPA)一直被认为是扼住高校学生“命运咽喉”的评价指标。无论是学生评奖评优、保研留学、考公考编还是工作招聘,GPA都是反映学生能力的最关键指标。然而就在不久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

取消绩点制,能让教育告别“内卷”吗

绩点,素来被大学生视为校园里的“硬通货”,但部分学生“为绩点而内卷”的现象,也一度引发教育界担忧。日前,北京大学一则绩点改革消息在网络刷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下简称生科院)从2022年春季学期开......